目前,我市正处于“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减灾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深入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理念,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超前谋划,科学防控,周密部署,进一步健全防汛抗旱“五大体系”,突出强降雨应对,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完善工程体系。我市陆续完成了159座病险水库、9座中型病险水闸的除险加固,实施了沙河、北汝河、澧河、灰河等十几条河道综合治理,清理城市内河淤积2.6万立方米,疏浚排水管网75公里,工程体系日益完善。
夯实责任体系。围绕四级防汛减灾责任体系建设要求,落实了全市255名防汛行政责任人,并登报公示。明确涉汛各级责任人1.1万名,并进行了线上线下培训,实现了防汛责任全覆盖、无盲区。
健全预案体系。全面修订完善市、县、乡、村防汛及工程专项应急预案5754个,市级已建立“1 9 N”的预案体系;针对郑州“7·20”暴雨开展了移植模拟,并对水库、主要防洪河道进行了溃坝、溃决风险分析,绘制了洪水风险图,使预案更加精准有效。
建强指挥体系。市委、市政府组建了由市委*、市长及相关市领导组成的防汛重大事项决策小组,形成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由市防指牵头抓总,应急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协同联动的指挥运转机制;市防指成立了4个防汛分指挥部、5个专项指挥部、15个防汛工作专班,组建了6个防汛应急专家指导组,进一步健全了统一指挥、部门联动、响应高效的扁平化指挥体系;已建成投运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融合应急、气象、水利、城管、公安交警、消防等部门信息系统,绘就全市“防汛一张图”。
强化保障体系。组织开展了多层面、多轮次的隐患排查整治,对发现的1058处防汛风险隐患实行挂账、整改、对账、销号的台账式管理,已全部整改到位;储备了价值约8160万元的防汛物资装备、190万元的生活类救灾物资。组建了防汛专业队伍42支、2670人,其他各类救援队伍2554支、7.2万人;落实了气象、水利、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消防救援等方面的防汛专家支撑队伍共120人。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防汛演练736次、培训508次,参与人员6.9万人次,有效提升了防汛应急能力,为安全度汛奠定了坚实基础。
6月9日,市防指牵头组织开展了2023年防汛应急实战演练,包含6个分会场、17个科目现场实操,参演人员1600余人,展示动用大型装备500多台套,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全力确保安全度汛中,我市特别突出降雨应对。今年我市主汛期以来发生2次强对流天气过程,雨强极大、致灾性强。我市严格按照“123”“321”防汛工作机制,组织6次会商研判、调度,2次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全网、多渠道发布预警信息覆盖1500万人次,累计预置、备勤防汛抢险救援队伍2424支6.1万人,装备253台套,预见性避险转移386户862人,顺利实现“零伤亡”。
哪里出现险情,哪里就是战场。7月12日晚,市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我市卫东区、高新区等东部地区出现强降雨,部分地区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全市城市防汛部门闻讯而动,坚守防汛一线,出动防汛人员668人,防汛车辆53台,全力应对强降水。叶县降雨量最大的洪庄杨镇成功紧急疏散转移42户73名群众。
防汛抗旱历来是 “天大的事”。随着防汛抗旱“五大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和不断完善,我市防汛抗旱“安全网”也得以织密织牢,我市防汛抗旱工作突出了“站位高,谋划早,演练实,应对快”四大亮点。
岁月静好,皆因有人负重前行;汛期来临,所幸有人迎战风雨。进入汛期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全面进入防汛应急状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切实做好“七下八上”关键期防汛救灾各项工作。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我们始终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抗旱措施,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按照“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快反应、更好效果”要求,时刻绷紧防汛抗旱这根弦,以最大的力度、最实的措施、最严的作风做好各项防汛度汛工作,坚决打赢防汛抗旱减灾这场硬仗。
(平报融媒记者 张永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