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志愿者朋友圈配文,疫情当志愿者发朋友圈文案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4-04-14 18:16:29

11月17日到11月22日,我在重庆担任了几天的一线防疫志愿者,看到了疫情防控中许多真实情况,还是想把看到的这些情况,尽量客观,真实地记录下来。

基层疫情政策不停的临时变动

基层防疫政策的不停变动,给居民带来特别大的困扰。

以我们所在的社区为例,17号分配给我们值守的三栋楼,按照17号的防疫管控政策是居民可以两天一次,凭出门条登记,出入楼宇正常购物,买菜。

防疫志愿者朋友圈配文,疫情当志愿者发朋友圈文案(1)

18号早晨,突然变为了按照高风险区域进行管控,所有人,没有特殊情况不得出入。买菜买药,只能依靠网络进行采购。

这一变化,实事求是地说,让很多居民措手不及。不少居民没有及时屯足物资,又因为年龄较大,不会网上抢菜的,一下子就陷入了被动。

又比如,重庆是在21号晚上12点宣布完全停止社会上人员流动,所有主城的小区采取不进不出的策略,不管是曾经的高风险区域还是非高风险区域,一律严格管理。因为这是深夜发布的通知,让很多没有提前准备的居民,再次措手不及。

不仅如此,还有隔断一些支马路,或者关闭某些超市,这些措施都往往没有提前告知,当当地居民看到的时候,往往就已经是正在实施或者已经实施完毕,造成了一些居民生活不便。

作为一线和居民接触的工作人员,每次在封控政策有所变动时,我们也感到很无奈和被动,需要不停给居民做解释,据我所知,哪怕是社区,也经常是后来才得到通知,临时进行更改,有的时候,社区也是疲于奔命,不停在进行调整和适应。

封控期间购买物资是一门技术活

一旦小区或者楼宇封控,不允许进出,购买物资就成为一门技术活了。

这门技术不仅需要眼疾、手快,更要熟悉智能手机、各家购物平台APP的使用。

这对于年轻人来说,可以驾轻就熟,大不了定个闹钟,在网上定时抢菜。可对于独居的老人们来说,无疑就陷入了困境。

防疫志愿者朋友圈配文,疫情当志愿者发朋友圈文案(2)

各类网上购物平台

不仅仅是买菜,还有买药,甚至所有的线上支付,线上转账。

我在担任志愿者期间,至少遇到了三位因为没有手机银行而遇到困难的居民。

有一位大妈,想给自己在外地上大学的女儿汇款,但银行人工柜台已经关门,她没有银行卡,更没有安装手机银行,只有一本存折,着急地只有给女儿不停打电话,最后幸好有亲戚微信上借钱给女儿才解决了问题。

还有几位大叔,在不允许出门期间,也是两眼一抹黑的,唯一买菜的途径只能是给社区现金,购买社区统一采购的蔬菜包,但因为家里没有现金,又没办法去取款,着急的不知道怎么办。最后也只能是先找人借钱才暂时解决了问题。

封控期间没有收入是最大的威胁

对于有的人来说,疫情期间快要吃不起饭真的不是危言耸听。

我在担任志愿者期间,遇到了一位年轻人,才从周边区县来重庆打工,还没找到稳定的工作,平时主要靠打点零工维持生活。

这个年轻人平时就没有储蓄,他所在的楼宇才封控了一周,他就已经没有钱可用了,全身上下,只剩下了十元钱,每天只吃了一顿饭,饿得肚子咕咕叫。

这小伙子连做核酸都打不开二维码了,因为手机已经欠费停机后没有流量了。

不得已,我帮他充了一百元话费,并介绍他去了社区做志愿者,像他这样的情况,社区虽然不能发工资给他,但至少可以保证一日三餐,不会饿肚子了。

防疫志愿者朋友圈配文,疫情当志愿者发朋友圈文案(3)

志愿者帮助没有收入的年轻人

另一位中年大叔,本来是一家私营电梯企业的电梯维修师傅,他告诉我平时一个月还是有5-6千的月收入,这个月因为封控无法上班,公司只发了1000元的生活费,他把手机短信拿给我看,想到家里还有老人和孩子要用钱,这位大叔一脸的愁容。

在我值守的那三栋楼里,因为不少都是没有稳定工作的群体,有的是开小餐馆的,有的是经营烧烤摊,早餐摊或者卖水果的,更多的是给别人打零工的,没有上班就没有收入,但是房租或者房贷还得交,所以疫情封控给他们的经济收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甚至陷入了经济困顿,不得不非常焦虑。

集体做核酸成为了某种传播途径

对于居民来说,当每天封控在家,但仍然不断出现阳性病例的时候,大家对集体做核酸是否带来了感染风险,就充满了怀疑。

例如,我当时值守的三栋楼宇,前三天都没有任何一例确诊,但是第四天,16号楼宇突然出现了一家人确诊的情况,比较诡异的是,这家人除了做核酸,在这三天里一直没有下过楼。

确实,做集体做核酸的过程中,有的居民口罩佩戴不规范,有的互相之间间隔距离很小,有的在别人正在做核酸的时候,取下口罩在进行交流。

防疫志愿者朋友圈配文,疫情当志愿者发朋友圈文案(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