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平工资的不断提升,社保缴费钱数也越来越多,很多灵活就业人员犹豫,缴费15年以后是不是要继续缴费呢?缴费15年、20年和30年养老金差距有多大?我们通过养老金计算公式看一下。
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现在我们年轻人参加养老保险产生的养老金待遇,主要是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这两部分待遇主要是跟本人的缴费基数相关,跟企业职工参保还是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没有关系,跟缴费比例也没有关系。
①基础养老金等于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缴费年限×1%。
本人的缴费基数÷当年的社平工资或者100%社平缴费基数。近年来,由于缴费基数的不断提升,很多人都是选择60%的基数缴费。这样平均缴费指数就是0.6。
在平均缴费指数0.6的情况下,缴费15年,20年和30年分别可以领取12%、16%和24%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也有地方称之为当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2023年全国31个省份的计发基数从6401元到12183元不等。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每月记入,然后逐年逐月的计算利息,因此具体还是非常复杂的。
假设60%的缴费基数是6000元,每月个人账户就会积累480元。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都是由人社部统一公布。2016~2022年始终在6%~8%以上,2023年有所降低,但也达到了3.97%。
为了简单起见,只计算本金,不计算利息。缴费15年、20年和30年,个人账户分别能够积累8.64万元、11.52万元和17.28万元。
假设都是50岁退休,计发月数195个月,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可以领取443元、590元、886元。
其实综合以上情况来看,缴费15年、20年和30年,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都是按照3:4:6的比例来发放的。可以说,养老金待遇是跟缴费年限完全成正比,有条件的话可以多交几年,不会吃亏的。
如何保障利益最大化呢?唯一的答案就是尽早参加社保,不要中断。
在参加养老保险缴费的时候,大家一定要知道社会平均工资是在不断提高的。
根据马太效应,富人的收入水平往往要提升的比穷人的收入水平快一些,所以很多人也会觉得自己会被平均了。人们的收入水平,往往赶不上社平工资的增长速度。
这种情况下,对于中低收入的人群来说,越早参加社保越划算。毕竟自己的收入水平会被社会平均工资越拉越大。
另外,越早参加社保还有两重保障。一是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以后,万一失去劳动能力,可以享受到病残津贴待遇或提前退休、退职等方面的保障。二是国家即将推动延迟退休,同时还将提高领取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所以缴费15年即将成为过去,所以说缴费越长,保障性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