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图所示,影片评分高的平台,评分用户数却仅为另一平台的一半,相对的评分参考性就较低,而评分用户数越多,虽然分数相对较低,但参考性越大。
另外,2018年末上映影片《地球最后的夜晚》在“一吻跨年”噱头的营销下,虽然预售票房迅速破亿,却在影片上映后遭遇低分差评,在猫眼和淘票票上评分分别为2.6和3.9,此分数与本片在豆瓣上的6.9的评分产生了巨大差异。
由于影片过度营销导致观众对影片内容存在错误印象,从而在映后迅速反噬在评分与票房上,由此也可以看出,与其他评分网站相比,购票平台上则多为影迷和普通路人观众,虽然对于影片评价并不专业、客观,却是最为直接展示观众喜好的平台。
所以,对于使用购票平台查看影片评分的用户来说,虽然最为方便,却需要综合评分人数、影片出品方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此评分是否具备参考价值。
豆瓣:均衡
国内观众最熟悉的豆瓣,是以书影音起家的中国社区网站。所以豆瓣评分在国内的图书、音乐以及我们正在讨论的电影领域都有一定的参考性。它的评分机制要比IMDb简单的多,就是用户打分的平均分。
但对于那些不理智的用户行为,也有一定的甄选功能,避免无脑刷分。就算如此,还是有很多人要去刷电影的豆瓣评分。
以《地球最后的夜晚》为例,上文提到本片豆瓣评分为6.9分,虽然同样有用户在映后因为其营销而打低分,但整体评分则更加专业、客观。
然而,影片《流浪地球》却让豆瓣遭遇了一场信任危机,本片在上映初期豆瓣评分由8.5下滑至7.9分,差评率高达6.5%,且由于豆瓣无需看过影片即可评分的机制,本就常年招致影迷及观众的诟病,此番《流浪地球》被刷差评便引发了大批影迷的不满,从而导致豆瓣APP在苹果商店中的评分一度下滑至2.1分。
因此,相比购票平台的评分,虽然豆瓣评分较低,选片更垂直,是国内相比而言娱乐与专业比例较为均衡的评分网站。但在用户投票机制的公平、严谨性上还需要更加专业、客观的改进。
综上所述,虽然各家网站都有其独特的评分体系,且在防止恶意刷分方面也逐步趋于完善,但一部影片评分如何,关键仍旧在于打出分数的观众们,大众在评分的同时,如果看到了和别人看法不一致,可以先冷静下来思考彼此的理由,再下结论。这才是评分,这个参考性工具的根本存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