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如何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4-05-03 08:37:29

**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必须要坚持传承与发展,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紧扣时代发展脉搏,涵养革命精神之魂

革命精神从来不只是革命战争年代独有,而是在一切伟大社会革命中产生的。无论是武装革命还是生产革命、无论是体制革命还是制度革命,根本指向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实事求是、肯于艰苦奋斗、勇于牺牲奉献、善于开拓创新。纵观历史,每一种革命精神都有其形成的独特背景和独特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认识的深化,革命精神不断融入新的时代元素,科学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展现出先进性的特征。

201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发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教育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新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史国史研究和革命精神的传承。必须始终不忘初心,从革命精神中汲取奋勇前进的力量,在实践中不断延伸新的时代内涵,把握时代机遇,迎接新的挑战,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筑牢革命精神之地。

2015年,**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首先,抓牢“红色地带”。加大主流媒体对革命英雄人物感人事迹及其革命精神的正面报道,打造具备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革命精神宣传平台。充分发挥“两微一端”等数字网络媒体的传播作用,增强对革命精神专题内容的推送力度和深度,传播好中国故事。其次,敢于向“黑色地带”亮剑。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在革命精神宣传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客观冷静,勇于驳斥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对革命英雄人物及其革命精神的抹黑和丑化。加深对革命精神实质的认识,澄清对革命精神、革命历史的片面理解,引导大众理性、客观地对待消极舆论,为新时代传承与发展革命精神创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最后,大力争取“灰色地带”,抓盲区、补漏点,引导“灰色”向“红色”转变。坚持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智慧。

创新生动教育方式,凝聚青年磅礴之力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是传承和发展革命精神的主力军,更是革命精神熏陶的重点人群。只有增强青年一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为传承和发展革命精神奠定扎实的基础。

红色革命教育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创新,需要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跳出旧的思维模式。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面对“网生一代”的青年需求,革命精神教育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和线下资源两个优势,抓住数字技术发展机遇,激发青年对革命精神教育的热情。打造情景体验式教学,注意把握重要历史时间节点,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等。充分利用参观革命纪念馆、排演红色沉浸式歌剧、舞剧、话剧、音乐剧等多元艺术方式,将青年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中,体会革命先辈的优秀精神品质,让革命精神真正走进青年的心灵,深化并升华为情感认同。鼓励青年学生运用采访专家、课题调研、谈论心得、再现史料、艺术展览、拍摄微视频、创作微电影等形式形成网络交互活动,扩展红色革命理论阵地,分享实践体验和理论成果,将知识性、服务性、趣味性融为一体。通过虚拟仿真平台用“指尖”触感场景,用生动的方式探寻红色足迹,营造弘扬革命精神的浓郁氛围。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新时代青年要主动扛起传承旗帜,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奋斗拼搏的精神成果,实现与革命英雄人物跨时空的交流,赓续精神血脉,将革命精神内化为成长成才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开拓奋进的自觉行动,在奋进新征程中奏响青春赞歌。

(陈联俊、刘轩羽,作者分别系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