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峙太行山脉,俯瞰华北大地,扼守三晋门户,贯通晋冀要道,号称京畿藩屏,美誉天下第九关,这就是娘子关。
回望历史,战鼓擂动,硝烟四起,一路慷慨与悲壮;远眺河山,温婉灵动,塞上水乡,一片潋滟与葱茏。旷达与柔美,构成了娘子关独有的主色调。
关城千古雄 鼙鼓战事频
站在娘子关南门的宿将楼上,极目远眺,仿佛能听到脚下传来的阵阵鼙鼓声,那样雄壮,那样激烈。那是历史的回声,是时间留下的记忆,是岁月剥蚀的印痕。回顾逝去的岁月,去寻找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依然那么雄壮、那么激昂。
娘子关在春秋时是晋国的领地,晋文公曾驻兵于此。战国时期赵成侯六年(公元前369年)中山国筑长城,其历史比秦始皇时期修建的万里长城还早155年。东周郝王十九年(公元前296年),强大的赵国灭掉中山国,娘子关又成了赵国的属地。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并州置上艾县,娘子关归属上艾县。东汉中平年间筑董卓垒。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建立了苇泽县,这里成为太行山上县治所在地。唐贞观元年(627年)废苇泽县,但这里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丝毫没有改变,甚至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加强。唐至德二年(757年),在这里设置了承天军,抗击安史之乱;唐长庆元年(821年),成德军发生兵变,宰相裴度在此设四面行营,亲自督师讨伐。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承天军隶属河北镇州。宋代初,赵光义亲率大军征讨北汉,攻克广阳县,设置了平定军。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光义灭北汉,将广阳县改名为平定县。
自古以来,娘子关为兵家必争之地。从秦王政十八年(公元前229年)王翦率兵经娘子关攻赵,到西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汉将韩信以少胜多的“背水一战”;从东汉并州牧董卓在此驻兵修垒,到唐至德元年(756年)郭子仪、李光弼奉命讨伐安禄山、史思明;从元末明初朱元璋命大将徐达从河北正定发兵争夺娘子关,到明末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入娘子关一带;从清军将领刘光才、李永钦带兵在娘子关、固关一带阻击德、法联军,到辛亥革命时山西民军与清军在娘子关前雪花山激战。这一次次战争,金戈铁马,狼烟四起,气吞关城。可见,娘子关位置之特殊,攻防之兼重,俨然成为关隘、战事以及历史的最好见证。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沿正太铁路线西犯,中国军队在娘子关设防,用热血和生命阻敌西进,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40年8月,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中,八路军部队血战磨河滩,攻克娘子关。1947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正太战役,4月25日夺取娘子关,娘子关全境解放。
娘子关在整个晋冀的防御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且整个娘子关地域的防御体系经过千余年的实战考验,不断得到调整和完善。
娘子关是山西的东大门,襟山带水,金城汤池。东城楼,极其陡峭,游人攀登时俯身弯腰,手脚并用,拾阶而上。南城楼,居高临下,一条小道穿城而过,关门仅能过一车一马,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城墙顺山势起伏,逶迤而去,谷底风回水响,声若雷鸣,使人不由生发凭吊古战场的幽情。固关长城,战国时期的中山国从东周烈王二年(公元前374年)开始修筑,到东周烈王七年(公元前369年),修到了晋冀交界处的固关。后经明代修复,现长城遗址仍保留着南段固关经将军峪至白灰口约7公里、北段经岭后底至嘉峪沟约13公里。现尚存炮台、墩台11座,烽火台2座,哨台1座,药楼1座,堞楼3座。长城周围建有关帝庙等十多座庙宇。楼阁亭台,浑然一体,蔚为壮观。这是国内保留较为完整的可考石砌内长城。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称之“有小八达岭之风韵”。
如今,站在娘子关城楼,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留下来的残垣断壁,看到更多的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和血泪,看到的是中国人民不畏列强、豪气干云、前赴后继、血染疆场的忠勇精神。
关头悬瀑布 入谷化潜龙
也许历史给了娘子关太多的凝重和刚毅,大自然只得用明丽的水乡风貌来温暖这与刀刃相接的一方土地。看,脚下的绵河在静静流淌;听,四处的泉水正汩汩涌漾。这河流泉水,温柔地浸润着黄土高原独有的一方山青水秀,难怪有人赞誉这是塞上江南、北国水乡。
娘子关城东部山崖,有一溶洞,洞前悬有一帘泉水,宛若银河飞泻,响声如雷,白练如注,万马奔腾;似喷珠吐玉,银蛇狂舞。那泉后的山石在流水的浸润下布满苔藓、葛藤,一层叠一层,像一幅墨绿的挂毯。那飞泉白光一闪,如当空划破厚重的浓绿,散似一挂珠帘,轻轻贴着石壁垂吊下来;又像是一轴素绢,时舒时卷,楚楚有情,似若在等谁来作画赋诗吧!这就是水帘洞瀑布,俗称娘子关瀑布,为中国十大水帘洞瀑布之一。清光绪版《平定州志》记载:“悬泉,泽发水之源也。平地突起,下临绝涧,悬流百尺,故名”。明代名臣乔宇诗曰:“翠岩悬溜俯溪千,背叠冰花雪未残。石乳香风云液润,珠帘光映水晶寒。”千百年来,这一美景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把酒临风,吟诗作对,留下了众多瑰丽的千古绝唱。
人在水上走,水在屋下流。娘子关的美景离不开的便是水,一股股清泉顺石板流淌,家家淌水,户户流泉,增添了娘子关水乡之灵动、婉约和美丽。依水而建的石头房子在水流中冲刷百年依然坚挺如故,依水而生的娘子关人在这风景宜人的小桥流水中洗菜浣衣,更别有一番风味。走进“水上人家”,犹如身处世外桃源,哗哗的流水穿墙而来,当院穿行,流到房子下面,房子里随水而流悠悠转动的水磨正在吱吱呀呀仿佛哼唱着古老的歌曲,悠然自得。院子里葡萄架下,几块石头散落其间,吹拂着泉水流动带来的凉风,品味泉水滋养成熟了的葡萄,多么地安然惬意。
“水碾成而永逸,众好维传”。对水的利用,是娘子关人民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湍急的泉水上放置石磨,利用水流的动力推动磨盘,用以碾米磨面。水磨粮食不仅节省了人力,还更好保留了粮食的原味,带有泉水清香加工的米面,是娘子关的一大特色。据碑文记载,唐代这里就建有水磨。想当年,靠水磨加工米面起家的食品、磨坊商号,自然是受到了娘子关这清泉的馈赠。在电力普及的今天,娘子关水磨也依然日夜不停,能吃上娘子关的水磨磨成的面不仅是周围十里八乡村民的最爱,也是当地人们挥之不去的乡愁。而且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水磨面也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这已经成为娘子关的一张靓丽名片了。
贤人遇名关 古镇更风流
娘子关的闻名,不仅仅因为它是重要的战略地位,也不仅仅因为它的山明水秀,更因为它与历史上的众多著名人物相联系。韩愈一首诗《奉使镇州行次承天行营奉酬裴司空》:“窜逐三年海上归,逢公复此著征衣。旋吟佳句还鞭马,恨不身先去鸟飞。”就是当年他在娘子关承天军城与裴度对酒相酬时所作。宋代的韩琦、司马光,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王世贞、乔宇,清代的康熙皇帝、孔尚任、于成龙等等,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行迹和诗句。郭沫若也曾为这片土地书写过赞美的诗篇《过娘子关》:“娘子关头悬瀑布,飞腾入谷化潜龙。茫茫大野银锄阵,叠叠崇山铁轨通。回顾陡惊溶碧玉,倒流将见吸长虹。坡田二十六万亩,跨过长江待望中。”郭沫若充满激情的诗篇,歌颂了娘子关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大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干劲。
世界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他创作的灵感就来自娘子关这块宝地上。在娘子关生活工作期间,他从娘子关旖旎的风光和特有的人文地理中汲取养分,创作了科幻里程碑式的作品《三体》三部曲,成为第一个获得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的亚洲人。
旧貌换新颜 今朝更好看
战火的硝烟早已远去,岁月的风尘也已散尽。今日之娘子关,因娘子关发电厂人口倍增,过去相距数里的山村连成一片,分不出村与镇的界限。村镇面貌焕然一新,产业转型如日中天。娘子关的自然优势、人文优势和综合优势得到有效显现,一个开放、包容、繁荣的娘子关得以重塑。
娘子关泉域,已成为阳泉人民的生命之源。从20 世纪70年代,娘子关提水工程就列入各级党委、政府议事议程,梯次推进,惠及于民。阳泉市娘子关供水相继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这一工程,彻底解决了困扰平定县乃至整个阳泉市多年的“水瓶颈”,补齐了制约城市发展的“水短板”,构建了落实新发展理念良好的“水生态”,为阳泉未来30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丰富的水电资源还为娘子关人生活质量提升开辟了新途径。从1980年6月起,娘子关坡底村利用娘子关电厂发电后剩余热水放养罗非鱼和红鳟亲鱼,为山西省温水养鱼之始,开创了山西省温流水养鱼的先河。到2018年底,罗非鱼、鲟鱼已成为娘子关渔业发展的主角,这些水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当地寻常百姓的餐桌盛宴。
娘子关民风淳厚,生活简约朴素,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民俗资源。娘子关镇,上董寨、下董寨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是娘子关文化发展与繁荣的显著特色。耍龙灯、放烟火、打铁火、武迓鼓等文化遗产广泛传承,尤其是起源于唐朝,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跑马排”独领风*。2017年元宵节,通过网络对跑马排表演全球直播,受到国内外观众的青睐和赞许。
转型崛起,风生水起;文旅融合,正当其时。忠勇精神、关隘文化、水乡特色,民俗跑马排、放河灯、耍社火,新建的玻璃栈道深深吸引了八方游客。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青银高速、石太铁路、阳井(阳泉—井陉)一级公路穿境而过,为更多的游客旅游观光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2018年6月15日,平定县与山西省文化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12月12日,由山西文旅集团长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与平定县委、县政府合作成立的山西娘子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
娘子关镇党委、政府深入挖掘娘子关独特的水乡村落文化、灿烂的关隘长城文化、厚重的红色军旅文化、丰富的民俗传统文化,围绕“关”“泉”做文章,采取“旅游 ”模式,打造特色产业支撑体系,逐步建成“雄关秀水相映、自然人文互补”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形成全域旅游大格局,推动娘子关文化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
回首往昔古镇,在荏苒岁月中,昭示着风云际会,镌刻着沧桑历史。
立足今朝水乡,在笃定前行中,承载着古迹名胜,书写着文化自信。
展望明日雄关,在旅游开发中,必将日新月异,快马加鞭,如日中天!
作者系阳泉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三晋文化研究员
崔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