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元朝是一个外来政权,因是蒙古骑兵从马背上夺得的天下,元朝政府的铁血手段也一直贯穿到了治理国家上。
他们始终没有彻底融入中原文化,反而采取了种族歧视的政策。
在这样的背景下,元朝很快就由盛转衰了。
元朝末年,黄河发生决堤,大水将河南,安徽和江苏等广大地区变为一片泽国,一时间赤地千里,百姓难以生活。
而这时的元朝政府不仅不大赈灾,反而继续压迫百姓,划拨下来的少量救济粮也被贪官污吏们收入囊中。
穷苦大众终于忍无可忍,他们扛起了起义的大旗,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在元末的战争中,不仅元朝官军和起义军互相*戮,甚至起义军内部也经常发生内乱。
战争从四川、湖北蔓延到安徽、江苏、浙江乃至山东这几千里的广阔区域。中原大地人口锐减,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后来,明太祖朱元璋横空出世,大败陈友谅、消灭张士诚,最后挥师直逼北京击溃元朝政府,一统天下,中华大地才得以重归平静。
但是刚刚完成统一的明太祖朱元璋,也面临着不小的问题,那就是多年战乱所造成的后遗症。
兵祸伴随着大灾,在元末战争期间,各种水患、旱灾以及疫病等是时有发生,让幸存下来的老百姓苦不堪言。
其中,受害最为严重的就是中原地区,水灾过后,又爆发了瘟疫。
因此直到战争结束,天灾的影响还在持续。在这种背景下,百姓为了生存开始自救。
山西移民的开端在这个时候,与中原那凄惨状况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中原之外的山西了。
由于地跨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再加上太行山脉的阻隔,无论是战争还是天灾都没怎么波及到这里。
山西大部分地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甚至这里一度成为了中国最富饶的地区。
在这种背景下,在战争中幸免的难民大量涌入山西,使得山西人口暴涨。
据《明实录》记载,洪武十四年(1381年),河南、河北的人口加起来大概为380万人左右。
而山西人口却多达400多万人,它比河南、河北两省的人口总和还多出20多万。
这样因为躲避天灾和战乱发生的移民,就有了一个弊端。
那就是新移民会抢占山西本地人的资源,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山西当地发生矛盾冲突是必然的事。
随着明朝局势的稳定,中原地区的天灾也在逐步消退,这就空出了不少无人料理的荒地。
一边是“人多地少”,一边是“有地无人”,因此就非常有必要进行行政干预,对这种社会现状进行平衡了。
当时的明太祖朱元璋,听取了户部郎中刘九皋, 国子监宋纳等人的建议,采取了以移民垦荒为中心振兴农业的措施。
决计把农民从狭乡移到宽乡,从人多田少的地方移到地广人稀的地方。
于是,从洪武初年开始,这场历时50多年,从山西向外的人口迁移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次大规模移民的来源地是山西省大部分地区,而并不仅仅局限在洪洞县一个地方。
为什么后来的人都认为移民是出自洪洞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