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墓穴选位和棺材摆放讲究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中国绝大部分民族,都奉行“土葬”,其中尤以汉族最为推崇,讲究“入土为安”,民间更为“死人奔土如奔金”的说法,就是死后要赶紧下葬,不宜久留。
(家族墓地)
土葬是一种礼遇,在过去土地私有制的年代,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土豪、官宦之家,都会有专门的家族葬地,供家族成员死后下葬。这种专门为葬事而设地块,过去称为“茔地”,在现代考古中屡有发现,有的茔地甚至绵延上千年。
旧北京郊外,大户人家的茔地很多,祖辈传承,故又称“祖茔”。多的上千亩,少的几亩,四周立有石头界桩,上刻“×宅茔地”以为标志。茔地内种植松柏树,这就是俗话说的“风水林”,有的还垒成土山,以壮“风水”。
入葬祖茔是有讲究的,按尊卑长幼埋在自家坟地里。最为尊长的,坟头也大,居于中间最尊位。如果有官爵,在清朝时,还会筑起“宝顶”。这样人家的祖茔,地下随葬品也多,为防盗墓者光顾,都会雇人看守,这些人家俗称“看坟户”。
(北京王爷坟宝顶)
雇人并不定要支付工资,有的直接许看坟户在茔地上耕种,收成供看坟者“养生”,如果有困难,坟主家也会照顾的。
在旧北京,新入葬的墓穴,可由看坟户组织人工挖掘,选定的位置大有讲究,汉族的风俗多是正中为祖先位置,后代往两侧平排延伸,颇有气势。其他民族风俗不同,葬法也不同,如清朝时,满人的墓穴安排通常是“三穴连珠”、“五穴连珠”, 中间为祖坟,每边各埋一少的,形成“八”字形,谓之“雁排翅”。新丧再埋时,一律在“翅尾”上打坑。
(携孙抱子葬示意图)
老北京满人这种“雁排翅”墓穴排列方法,仅是中国传统葬法中的一种。据明柳洪泉《柳氏家藏茔元秘诀》所记“乡俗通葬”,至晚在明朝时,民间已流行有十种墓穴排列方法,这些葬法都用于自家茔地——
1、阡陌葬,2、金车葬,3、窟葬,4、突葬,5、拢葬,6、墩葬,7、卧马葬,8、昭穆葬,9、礼经葬,10、抱孙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