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刀中最常见的不是尖首刀,而是明刀。
燕国流通使用货币中的刀币,是先秦时期“齐刀”、“燕刀” 、“赵刀” 三大系列的刀币之一。其中,“燕刀”主要指的是“明刀”。明刀因其币面上铸有一个类似“明”字的符号而得名,该符号的解释有多种,如明、易、燕、召等,因此燕刀又称“易刀”、“燕刀”等,但最为常见的名称是“明刀”。
明刀铸造量很大,流通面积很广,出土数量也最多,是燕国的主要刀币。其形制上有圆折和方折两种,圆折刀为战国早期铸造,刀把与刀身连接圆滑,整体成弧状;方折刀因弧度较骤,呈磐折形,又被称为“折背”或“磐折刀”。明刀的使用分布广泛,不仅在中国河北、辽宁、内蒙、山东等省市有出土,甚至远至朝鲜、日本也有发现。
而尖首刀,虽然也是燕国刀币的一种,但其并非燕刀中最常见的类型。尖首刀铸行于燕、中山两国,是先秦时期刀币系统中铸行最早的货币。其形制与齐刀相似,但刀身极薄,刀背极厚,刀尖呈斜坡状。尖首刀的出现可能与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地理的分布格局有关,且其铸行可能受到齐国刀币的影响。然而,由于其铸行时间较早,且流通范围相对有限,因此并非燕刀中最常见的类型。
综上所述,燕刀中最常见的是明刀,而非尖首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