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贵妃和贵妃区别:等级不一样、称谓开始的朝代不一样、人数不一样。
1、等级不一样。皇贵妃比贵妃高一等级,仅次于皇后之下。若宫中没皇后,皇贵妃就是六宫之主。清朝的后宫品级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官女子、秀女。
2、称谓开始的朝代不一样。
皇贵妃设立于明朝中后期。
贵妃设立于南朝宋孝武帝刘骏于孝建三年。地位次于皇后,自隋至清多沿置。其中唐玄宗初年曾停置,后恢复。渤海称王之妻为贵妃,则相当于中原各朝皇后。
3、人数不一样。在明朝皇贵妃和贵妃人数不限,清朝时,皇贵妃仅可设1人,而贵妃设立2人。
“贵妃”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书》。据《宋书·后妃传》记载:“世祖孝建三年,省夫人、修华、修容,置贵妃,位比相国;进贵嫔,位比丞相;贵人,位比三司,以为三夫人。”
在《宋书·孝武十四王传》中,有一位被史官称作“贵妃”的殷姓女子。这位“殷贵妃”就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第一个贵妃。
皇贵妃和贵妃的区别在等级,沿用时间和数量上面。等级不同:皇贵妃比贵妃高一等级,仅次于皇后之下。若宫中没皇后,皇贵妃就是六宫之主。
沿用时间不同:在南北朝设立贵妃之后,贵妃是仅此于皇后,后宫第二尊贵的封位,比从这开始贵妃要高于夫人。直到清朝后宫中已不再有夫人这一等级称谓。
数量不同:明朝时期,皇贵妃和贵妃的数量并不受限制,但是到了清朝,就规定皇贵妃只能设立一个人,而贵妃则可以设立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