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学英语?这是一个大问题。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女儿嫁给一个印度ⅰt,男方邀他到印度出席婚礼。亲家在银行做,属高姓,家里使用英语,社会上有几十种语言,上学用英语。我平时用汉语,小孩小时学点英语,没用,他(她)只会学些与她有关的英语,汉语也学,反而干涉他成长。小时好好成长,到小学学英语,他会用母语思维学英语了,不要从口语开始,从音标开始学英语,不难的。我教过几个学生,学了音标,有的初中后到英国加拿大美国,有的大学后到美国,都很能适应学得很好。中文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从音标开始,学会英语不难的。
你的问题有些大呀。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先谈谈当前我们的英语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 学习内容: 以词汇、语法知识为主线, 技能训练单一, 知识碎片化、缺乏语境、忽略主题, 语篇意识不强、思维发展薄弱, 缺乏整合, 难以形成能力。
2. 学习方式: 接受性学习为主, 注重知识点训练与记忆, 缺乏真实语境下的语言实践。
3.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模式化、表层化、碎片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贴标签; 教师为应试而教, 学生为应试而学, 导致学科价值错位。
要转变这种以学科知识和技能为目标的教学观念, 新一轮英语课程实践呼唤教学与学习方式变革, 要求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观的引领下, 教师需要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教学内容的诸要素, 改革内容的呈现形态, 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积极主动地为学生设计结构化、情境化、过程化的活动,创设一系列具有关联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 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具体实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课程内容: 要转变以学科知识和技能为目标的教学观念, 改变脱离语境知识的学习, 从碎片化走向整合、关联、发展的内容组合,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境、语篇和语用之中, 促进文化理解和思维品质的形成,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 学习方式: 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与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学会学习,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 教学设计: 融育人目标于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之中。
4. 创新教学途径: 提出英语学习活动观, 明确了活动是实施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 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发展多元思维, 形成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