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
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在许多人眼里,朱元璋是卸磨*驴的典型。他有生之年,功臣名宿被大肆屠*,以至于后来儿子造孙子的反,孙子却手下无将可用,最终在靖难之役中丢了皇位。
事实上,朱元璋也有心慈手软的一面,比如他对曾经的手下第一猛将、亲侄子朱文正的遗孤朱守谦,就十分疼爱。虽然侄子背叛了他,但他对朱守谦却悉心抚育,尽心管教,希望他“修德励行,盖前人之愆”,成为朱家的骄傲。
甚至在自己垂暮之年,每天繁忙的政务之余还不忘言传身教。然而朱守谦一再辜负期望,一心作恶,到死都不悔改,让朱元璋操碎了心,堪称明朝第一熊孩子。
提到朱守谦,就不能不提他爹朱文正。朱文正是朱元璋哥哥朱兴隆的儿子,在朱元璋起事后,和母亲王氏前来投奔。因他作战勇猛,又是自己的亲侄儿,朱元璋十分宠爱,把他提拔为军职中最高的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
朱文正还真给叔叔长脸,在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的洪都保卫战中,他率领区区2万人抵抗了陈友谅浩浩60万之众达85天之久,把对方耗个半死,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然而打胜之后,朱元璋把侄子当自己人,想着以后有的是机会加官进爵,于是先封赏了常遇春这些外姓人。
朱文正功劳最大,赏赐最少,一气之下就私通张士诚。结果被李饮冰揭发,朱元璋一怒之下把他关在桐城,过了不到一年(1365年)就不明不白地死去。
当时朱守谦(小名铁柱)已经记事,朱元璋就摸着他的脑袋,谆谆教导他不要学他父亲,要知书达理,等他成人一定封他爵位。朱元璋可不是随便哄小孩子玩,他将铁柱养在身边,亲自挑老师,时时检查学业。
后来还亲自为铁柱取名“守谦”,希望他长大后不负期望,成为朱家的好儿孙。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诸子为王时,不忘自己一手带大的侄孙,将其封为靖江王,命其就藩靖江(后改名桂林)。
为了让守谦过得好,朱元璋在靖江城独秀峰下营建了规模宏大的靖江王府,立宫宇庙社数百间,华丽程度丝毫不亚于朱元璋亲儿子们的王府。
朱守谦就藩的时候(1376年)才十五岁,放心不下的朱元璋对王府属官千叮咛万嘱咐,要他们“宜勖之以学,诱之向善。若有不从,必从容开喻,务成其德。”
不料朱守谦把父亲吊儿郎当的坏习惯全部继承,到了桂林以后横征暴敛、为非作歹,不仅桂林当地的百姓苦不堪言,就连广西护卫指挥耿良都被他欺负得够呛。
他的所做作为很快被朱元璋得知,朱元璋将其召回京城,亲自严加训诫管教,希望他知错悔改。不料这孩子不仅不认错,还写诗抱怨。
靖江王城
朱元璋决定来个狠点的教育方式,先是废除他的爵位,然后打发回凤阳老家种地去,“冀其知稼穑艰难而思所以保富贵也”。
劳教的同时,朱元璋还命人专门写了《昭鉴录》,让他好好学习。 朱守谦这次劳教从洪武十三年一直到洪武二十年,朱元璋以为7年时间他一定改过自新了,就恢复了他的爵位,打发去了云南。
不料朱守谦仗着朱元璋的溺爱,到了云南后“豪夺暴敛,号令苛急”。朱元璋火冒三丈,将他从云南直接撵回凤阳。结果到了凤阳他也不老实,经常强抢老百姓的牧马,鱼肉乡里。
靖江王陵石刻 朱元璋实在忍无可忍,将朱守谦再次召回京城,先是用大鞭子抽了一顿,然后软禁起来。
此时的朱元璋已年过花甲,在繁忙之余还得分神亲自教育他,一心希望他真的能悔过自新。不料朱守谦也挺犟,一直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过世,都没让朱元璋满意。
朱元璋恨铁不成钢之余,又感叹自己家几个兄弟的子嗣凋零,就封朱守谦的儿子赞仪为王世子,留在身边亲自教导,这就是后来的靖江悼僖王。
文章来源:历史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