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陶岔渠首,新华社南水北调全媒调研小分队北上来到了综合规模世界第一的渡槽——沙河渡槽。一渠清水从渠首北上241公里后,沿着由数百片巨槽连成的空中通道,继续沙河渡槽新征程。
这是5月22日拍摄的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的南水北调中线关键性工程——沙河渡槽(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才扬摄
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宛如两条游向北方的“巨龙”。所不同的是,东线工程拥有世界最大的泵站群,中线工程则拥有世界最大的渡槽群。
27座渡槽与13级泵站:世界最大渡槽群和泵站群
站在沙河渡槽边,记者看到,水流自明渠通过闸门后,顺着4个巨大的U形槽继续向北奔流。
“这是沙河渡槽中的梁式渡槽,单槽的槽身跨径为30米、重1200吨,4槽平行布置,单槽净宽8米、净高7.4米。目前的流量为每秒314立方米、流速为每秒1.5米,槽中水深6.4米。”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鲁山管理处处长董志斌说,沙河渡槽长9.05公里,跨越沙河、将相河和大郎河,由梁式渡槽、箱基式渡槽和落地式渡槽三种形式的渡槽组成。
这是5月22日拍摄的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的南水北调中线关键性工程——沙河渡槽(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嘉南摄
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河南分局总工程师李明新说,沙河渡槽是世界上综合规模最大的渡槽工程。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除了沙河渡槽之外,还有湍河渡槽等26座大型渡槽,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渡槽群。
丹江口大坝加高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利用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到北京团城湖近百米的水位差,可以用新开明渠输水自流抵京,渡槽成为中线干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中线工程中的渡槽群不同,记者两个多月前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第七级泵站台儿庄泵站、第八级泵站万年闸泵站等地采访时,对东线泵站群印象深刻。
这是3月18日拍摄的南水北调东线台儿庄泵站全貌(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摄
东线工程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水利枢纽开始,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连通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并作为调蓄水库,经泵站逐级提水进入东平湖后,继续向北输水,一路经穿黄隧洞过黄河,输水到德州大屯水库,另一路输水向胶东地区。
由于东线经过的一些北方地区海拔高于输水源头,南水北上要实现“水往高处流”,直到越过高点后方可顺流继续向北,因此有了泵站群的产生。
东线一期工程输水干线从江都水利枢纽开始,设立13个梯级泵站,共22处枢纽、34座泵站,水通过一个一个泵站,闸坝一级一级提升,爬升13个台阶到达黄河,之后继续向北输水。
“13级泵站逐级提水,抽水扬程(水泵能够扬水的高度)达65米,具有规模大、泵型多、扬程低、流量大、年利用小时数高等特点,是世界大型泵站数量最集中的现代化泵站群。其中,水泵水力模型及水泵制造水平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南水北调东线总公司总工程师曹雪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