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地震也是今年以来四川省境内第3次6级或者6级以上的地震。据中国地震局测定,今年6月1日17时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7千米。6月10日1时28分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3千米。
今年雅安市芦山县发生地震时成都就有强烈震感,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2008年的汶川8.0级地震,这是有历史记载以来,距成都最近的一次7级以上大地震,此次地震的微观震中(初始破裂点)距成都市主城区仅70余千米。
此外,历史上距成都比较近的7级以上地震主要有1786年康定泸定间7.75级地震(距成都约210千米)、1933年茂县叠溪7.5级地震(距成都约150千米)和1976年松潘平武间的2次7.2级地震(距成都分别约220千米和210千米)。
叠溪大地震则是成都历史上伤亡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据1933年8月出版的《世界日报》报道,民国二十二年8月(1933年)午后两点,地震从东南而来,大约持续了2分钟之久,时人觉得晕眩不已,房屋振动,瓦片乱坠,围墙倒塌,路人躲避不及,伤者近百人。事后人们才知道,当天叠溪发生7.5级大地震波及到了成都。
但同时可以看到,成都从未有过地震直接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报道记载。
汶川大地震时,北川以及汶川很多地方破坏惨重,北京上海等地震感强烈,而距离震中只有70千米的成都,为何能够在数次地震中挺立无恙?
四川省地震局研究员周荣军对成都在汶川地震中未遭受严重灾害时曾介绍,在六千多万年前,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发生碰撞,青藏高原不断隆升,块体在向东滑动的过程中,在龙门山表现为一种挤压。而成都平原,处于远离断裂带的块体内部,“虽然处于龙门构造带的影响区范围内,但构造变形远远低于龙门山。”
龙门山以东的四川盆地和以西的阿坝甘孜地区完全不一样。四川盆地的基岩中花岗岩的比例更大,通常地质结构上完整性比较好的构造单元叫做地台,从成都到贵州,到长江中游、下游的地带,有一个地壳结构非常稳固的地区,地质上叫做扬子地台,这块地台的稳定性至少应是已经保持了6亿年。
而与地台性质相反情况的叫造山带,高原山脉都是出现在这些地区,从龙门山往西面就是阿坝、甘孜州,它们是山地和高原。而龙门山山体下面的岩石主要构成是一片一片的片岩、板岩或是千枚岩等,这些岩石比较软弱,除此之外,里面还有很多小的断裂。因此整个岩层都比较软弱,在受力的情况下容易变形。
四川省地震局研究员周荣军说:“如果我们拿一个软泥巴来比拟地壳做实验,两边用力挤,软的泥巴就易变形,表现出往上和往下挤出,向上挤出的部分就形成了一个山脉。另外拿一个硬块来比拟地壳做实验,两边用力挤,就没有什么变化。后者就属于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的情况。“
成都地表以下有非常坚硬的基岩,稳定不易破碎。在基岩之上由于冲积平原形成的杂填土、沙卵石都比较“松软”,其间有很多小的缝隙,因此对地震波具有较强的消耗能力,可以很好地保护其承载的建筑。尽管成都西边断层很多,但是地壳运动的能量往往在断层上释放,而坚硬的岩石的抗震作用和泥土的缓冲作用,可以显著的减小地震的破坏。所以成都虽然紧邻地震多发带,但历史上没有地震破坏的记录。而且由于四川省断裂带的分布情况,几次大震通常向西南方向衰减较快,能量也成倍衰减,也是成都平安的原因。四川省地震局原局长韩渭宾说:“成都与几条地震带的位置是成垂直方向的,而这个方向的地震波是消减的最为快的。所以,周边就是再有大地震成都也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