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进料的过程,钢筋料表单

首页 > 生产制造 > 作者:YD1662023-10-28 19:10:35

本工程中应用箍筋均为Ⅰ级钢筋末端作成135°弯钩时,其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的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为钢筋直径的10倍,长短一致,并平行。

3.1.3钢筋加工注意事项

3.1.3.1所有钢筋正式加工前制作样板,符合要求后批量生产。每加工50~100个箍筋,要对所用模具定位标记从新复核后,再做样板合格后,方可继续批量加工。

3.1.3.2加工好的钢筋要按配料单逐个对照料牌验收,并分品种、规格堆放,成型好的箍筋全部捆扎好,堆放整齐,所有成型好钢筋均要挂牌,表明用途、代号。

3.2钢筋绑扎

3.2.1钢筋的搭接、锚固

3.2.1.1钢筋锚固

(本工程抗震等级为三级,LaE=La):

砼强度等级为C35时,Ⅰ级钢筋为29d,Ⅱ级钢筋为28d,Ⅲ级钢筋为34d;

砼强度等级为C30时,Ⅰ级钢筋为32d,Ⅱ级钢筋为31d,Ⅲ级钢筋为37d;

砼强度等级为C25时,Ⅰ级钢筋为36d,Ⅱ级钢筋为35d,Ⅲ级钢筋为42d;

(本工程抗震等级为二级,LaE=La):

砼强度等级为C35时,Ⅰ级钢筋为32d,Ⅱ级钢筋为31d,Ⅲ级钢筋为37d;

砼强度等级为C30时,Ⅰ级钢筋为35d,Ⅱ级钢筋为33d,Ⅲ级钢筋为40d;

砼强度等级为C25时,Ⅰ级钢筋为39d,Ⅱ级钢筋为38d,Ⅲ级钢筋为46d;

在任何情况下,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00mm。

3.2.1.2钢筋搭接:

由于本工程结构为三级抗震等级,LiE=§La。其中§为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根据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而变化,具体取值如下:

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25%时,§取1.2;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50%时,§取1.4;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100%时,§取1.6。

在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均不应小于300mm。

纵向受压钢筋,当采用搭接连接时,其受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的0.7倍,且在任何情况下不应小于200mm。

3.2.1.3钢筋接头位置:

受力钢筋的接头位置应设在受力较小处,接头应相互错开。当接头采用绑扎搭接时,从任一接头中心至1.3倍搭接长度的区段范围内,或当接头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时,从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35倍钢筋直径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表规定(具体按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P14~17页施工)。

钢筋进料的过程,钢筋料表单(5)

3.2.2基础钢筋绑扎

3.2.2.1工艺流程:

熟悉施工图纸、审核钢筋翻样料单→基础垫层施工完毕→定位放线→划钢筋位置线→钢筋焊接→运钢筋到使用部位→主向底板下铁铺设→次向底板下铁铺设→绑扎底板下铁网→设置钢筋马凳→次向底板上铁铺设→主向底板上铁铺设→绑扎底板上铁网→设置钢筋保护层垫块→二次钢筋放线→插筋→分项验收。

3.2.2.2施工工艺及要点:

熟悉施工图纸和翻样料单,掌握底板钢筋的规格、下料长度、形式、放置位置、放置间距、铺设次序及方向。在绑扎前做到心中有数。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垫层上分出钢筋的位置和柱中线,绑扎基础的框架柱钢筋。

依据现场的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将钢筋的排放间距画于垫层面上,用白粉笔分档,以和垫层墨线互不混淆。底板钢筋弹线应从楼座的边跨进行,根据钢筋的间距依次划线。

钢筋连接采用闪光对焊结合机械连接或绑扎连接,闪光对焊可在钢筋加工场焊接或直接将电焊机放到基础里,在基础里进行焊接。

钢筋安装前,将底板钢筋焊接完毕,将钢筋运送到使用部位,先进行主向底板下铁铺设,主向底板下铁铺设后即可与底板钢筋与柱子钢筋甩出部分的钢筋连接,连接要牢固,满足规程要求,连接后的钢筋应放置平直。主向底板下铁铺设完毕后,再铺设次向底板下铁,然后开始底板的下层钢筋网片绑扎。绑扎采用满点绑扎,并绑扎牢固。绑扎后应做一次自检检查。在铺设底板上铁前,应先设置马凳,马凳用Φ16(根据底板厚度和受力钢筋大小可作相应调整,应满足保证上下层钢筋间距和整体稳定要求)的钢筋废料制作,做成通长马凳,以搁置上层筋用,马凳的高度应使底板上下层筋的保护层均符合设计要求,马凳的支撑应能承受上层钢筋的重量而不下塌,一般间距不大于1m。马凳应搁置在底板下层铁上,支撑下部应设保护层垫块。底板上层铁应先铺次向,后铺主向,方向与下层铁相反。绑扎方法同下层筋。

待基础筏板钢筋绑扎后,即可进行二次钢筋放线,为插墙、柱筋做好准备。插筋应先插柱筋,将柱筋插到基础下层铁位置,柱筋下部弯钩平直长度不少于100mm,且满足锚固要求。为保证柱子的位置和断面,一般在梁内设置三道箍筋,分上、中、下布置,最上的一道为定位箍筋,其位置必须正确。另在筏板面上500mm位置另增加一道箍筋,以防柱子偏位。定位箍筋必须绑扎牢固。柱筋插好后,即可开始插墙筋,按设计间距排列。当排至中间位置不符设计间距要求时,应保证其间距不大于钢筋设计间距,否则应加设一道墙体钢筋。墙体钢筋插筋时应拉通线控制,插好后应引设两道固定水平筋,将墙体钢筋绑扎牢固。墙体插筋应满足插入基础深度不少于35d,且下口弯钩长度不少于100mm,上部高出基础面应满足抗震搭接和错开要求。插筋的弯钩内墙要将弯钩垂直于墙面向外布置,内柱的弯钩要向外45°角布置。

基础底板绑扎后,将基础内杂物清理干净,进行自检。自检完毕再做分项报验。

3.2.3墙体、柱钢筋绑扎

3.2.3.1工艺流程:

墙体凿毛→校正、清理墙柱立筋→套柱箍筋→接柱竖向受力筋→开箍筋线→绑扎柱筋→连梁标高开线→穿上排连梁受力筋→下连梁箍筋→穿下排连梁受力钢筋→绑扎连梁→校正柱子垂直度→搭接3~5根墙体竖向受力筋(墙体筋绑扎可与暗柱同步进行)→在立筋上进行水平筋开线→绑扎2~4道水平固定筋→绑扎剩余墙体立筋→绑扎剩余墙体水平筋。

3.2.3.2施工工艺及要点:

墙、柱底部混凝土凿毛应在楼面砼达到1.2MP后进行,一般为砼面泛白,脚狠踩无脚印时进行。剔凿要离开墙身线3~5mm由外向内进行,将砼表面的浮浆及松动砼剔凿干净,露出小石子,并用压力气吹干净。

清理钢筋表面的污浆,用钢丝刷刷净。检查钢筋位移情况,对有小偏差的地方应按规范进行1:6调整。

绑扎柱时,先根据柱子高度及箍筋间距计算箍筋用量,将箍筋先套设在柱子的根部,施工时应注意箍筋开口按四角方向依次错开。连接柱子受力筋,柱子接头用电渣压力焊焊接,焊接接头要错开35d,且不少于500mm。具体接头要求详见墙、柱节点图或03G101-1图集。柱子受力筋焊接后,在柱子立筋上进行箍筋开线。开好线后即可进行柱子骨架的绑扎。绑扎时,箍筋应从上向下进行,箍筋与主筋绑扎要牢固,箍筋开口要闭合,且保证柱子受力筋与箍筋的角部到位。

与墙体相连的柱绑扎后,开始绑扎连梁钢筋。绑扎前,先根据连梁的标高将标高引测到柱子立筋上,然后根据标高穿设连梁上部受力钢筋,穿设时要检查连梁两端的锚固是否满足要求,且不少于600mm,如对个别不符要求的应采取更换。连梁上部筋穿好后,开始套连梁箍筋,然后根据图纸要求将箍筋排放到位,注意顶层连梁要在支座位置按150mm间距加设箍筋,箍筋的开口向上,且互相错开。箍筋到位后将箍筋与连梁上部钢筋绑扎牢固。最后穿连梁下部钢筋,并与箍筋绑扎牢固。施工时应注意箍筋面要垂直,箍筋与连梁主筋绑扎牢固,且箍筋角部要到位。连梁的二排铁位置要正确,上下受力钢筋净距要保证25~30mm(采用Φ25钢筋作垫铁)。绑扎墙体钢筋应先立3~5道立筋,然后在立筋上面开出水平筋线,在墙体立筋搭接位置要保证三道水平筋通过。然后绑扎几道水平筋,并在水平筋上开出立筋线。然后可按水平筋上的标志线依次搭接墙体立筋,再绑扎墙体水平筋。最后设置墙体拉钩和保护层垫块。墙体钢筋绑扎应采用满点八字扣绑扎法,绑扎丝头要向内弯曲。墙体钢筋除满足搭接要求外,其接头错开净距要不少于500mm。双排钢筋之间用拉结筋连接,拉结筋为φ6.5,横向和竖向间距按400~600mm(根据立筋和水平筋间距及图纸要求设置),保护层垫块间距不大于800mm,梅花型布置。

第一道水平筋起步距地50mm,第一道墙体竖向起步筋距柱边为50mm。

墙体留洞小于300mm时钢筋不得切断,应绕过洞口。墙体留洞大于、等于300mm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加强处理。

框支结构的施工节点,不得与普通剪力墙混淆。相关节点详见框架柱钢筋绑扎施工节点图。

剪力墙上开洞,要按设计要求做洞边加筋处理,加筋要锚入支座,并配置三面套封口。

施工时要注意上下层的关系,对有变截面、变筋、洞口移位等有变化的位置要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处理相应节点。对施工浇筑段的分界位置,要注意钢筋的甩槎和预埋。5.2.4梁钢筋绑扎

3.2.4.1工艺流程:

穿主梁下层纵筋---->穿主梁腰筋----> 穿主梁上层纵筋---->画箍筋间距---->套箍筋---->绑扎主梁箍筋---->穿次梁下层纵筋---->穿次梁腰筋---->穿次梁上层纵筋---->画箍筋间距---->套箍筋---->绑扎次梁箍筋

在支设完并校正好的梁底模上先排放主梁下部纵筋,然后排放主梁腰筋,再排放主梁上部纵筋,再画箍筋线及套箍筋,最后绑扎梁箍筋,梁箍筋采用封闭箍。套梁箍筋时,要注意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交错布置。注意绑扎梁筋时应检查梁两端的锚固长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箍筋的分布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满足支座处箍筋加密要求,箍筋开口向上(悬挑梁箍筋开口向下),绑扎时在箍筋与主筋的交角处采用兜角绑扎法,以保证骨架的稳固。

当主次梁相交时,主次梁交接处,应注意钢筋摆放的次序,先绑扎主梁后绑扎次梁。次梁纵筋伸入主梁时,其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然后套设箍筋,其绑扎方法同主梁。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当梁与柱墙外皮平齐时,梁外侧的纵向钢筋应稍作弯折,置于墙柱纵筋内侧。框架梁的构造腰筋应将两端锚入柱或墙内20d,抗扭腰筋两端应锚入柱或墙内laE,腰筋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梁高≤800时,吊筋的弯起角度为450,梁高>800时,吊筋的弯起角度为600。 

当梁边与柱边平时,梁外侧钢筋之砼保护层增大,并将梁筋置于柱筋里侧。

梁箍筋应在梁集中荷载处两侧均附加三个箍筋。

3.2.5顶板钢筋绑扎

3.2.5.1工艺流程:

在模板面弹出顶板钢筋的位置线→铺设主向(下铁)顶板钢筋→铺设次向(下铁)顶板钢筋→绑扎底板钢筋→铺设支座负弯距筋(铺设上铁次向钢筋)→穿负弯距分布筋(铺设上铁主向钢筋)→绑扎负弯距钢筋(绑扎上铁钢筋)→垫钢筋保护层块→分项验收。

3.2.5.2施工工艺及要点:

平台模板清理干净后,在模板表面弹出顶板钢筋位置线。顶板钢筋的排列,从支座边起步,然后按设计图纸的钢筋间距要求依次弹出墨线,板内的受力钢筋起步筋距离墙或梁边为50mm。当排到另一支座处钢筋间距距边跨大于设计图纸要求时,要在边跨位置加设一根。放好钢筋线后,即可开始铺设钢筋。现浇板的底部钢筋:短跨钢筋放下排,长跨钢筋放上排并尽可能沿板跨方向通长布置;板面钢筋在角部相交时,短跨钢筋放上排,长跨钢筋放下排。主向铺设后再铺设次向钢筋,然后进行绑扎。当板底与梁底齐平时,板的下部钢筋应伸入梁内,并置于梁下部钢筋上面。顶板钢筋绑扎采用满点八字扣绑扎,绑扎牢固不松动、无漏扣。由于本工程的住宅楼地下一层顶板及车库顶板为双层双向钢筋,板厚分别为160 mm 、300mm,故在铺设上铁前要先加设马凳,马凳的放置要稳固,间距不大于1000mm,梅花形布置。其它楼座、层次在支座负弯距筋位置,为防止负弯距筋被踩塌,一般要设置马凳。不论采用何种马凳,马凳均不得直接支撑于平台模板面,且要有效地控制上下层的钢筋位置。顶板钢筋绑扎后,最后加设底铁的保护层垫块,垫块应有足够的强度,间距不大于800mm。

平台板底筋应伸过梁中心线或墙体中心,且锚入支座不少于5d。上部受力钢筋若在支座处不能拉通时,则锚入支座不少于La。负弯距筋的弯钩要垂直向下。板筋的铺设方向要正确。对于顶板留洞大于300mm的洞口,要在洞口边的板面及板底设置加强筋,附加筋应保证有一个方向能够锚入支座,对于洞口小于或等于300mm的洞口,顶板钢筋不得切断,要绕洞口穿过。

双向板中,下部钢筋平行于短边者置于下排,平行于长边者置于上排。

板上部钢筋浇注前应保证架立高度,各板角负筋纵横两方向必须重叠设置成网状。

3.2.6楼梯钢筋绑扎

3.2.6.1工艺流程:

划钢筋位置线→绑扎楼梯梁→绑扎梯板主筋→绑扎负弯距筋→垫保护层垫块。

3.2.6.2施工工艺及要点:

根据梯板筋的设计要求,在楼梯模板上划出主筋位置线。然后将楼梯梁模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开始绑扎楼梯梁。楼梯梁主筋锚入支座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且梯梁最少应搁置1/2墙、柱中。梯梁主筋与箍筋绑扎要四角到位,在两端头和中间梯缝位置箍筋要进行加密或设置3个加密箍筋,其间距满足设计要求。梯梁绑扎后,开始绑扎梯板斜段钢筋,先将梯板主筋按所弹的控制线进行铺设,注意上下端锚固在梯梁内不得少于10d,且应伸过梁中。梯板主筋铺好后,铺设梯板分布筋。梯板分布筋,长为梯段宽度,两端可不需锚入支座。分布筋要调直,分布均匀,与梯板主筋绑扎牢固。然后在支座处进行负弯距筋绑扎,上支座负弯距筋平直段不少于设计要求。负弯距筋的弯钩垂直向下。

楼梯梁口及梯板接口位置施工缝一定要清理干净,预埋筋要调直,预留的梯梁豁口要满足梁的截面要求。

楼梯板的保护层垫块应与底板筋绑扎牢固,以防滑落。

3.2.7二次结构钢筋绑扎

3.2.7.1二次结构的钢筋预埋部位:

在一次结构施工时,根据图纸要求,必须预埋好二次结构钢筋,以供二次结构施工用。埋设部位:①后砌筑隔墙与钢筋砼的连接部位,应按砌筑隔墙的墙拉筋构造要求留设埋筋。②后浇的钢筋砼雨篷的翻口,要在翻口位置预埋钢筋。③室内填充墙的构造柱等,根据设计要求预埋钢筋。

根据工地情况墙拉筋、构造柱可考虑在二次结构施工时进行植筋(用专用植筋胶)。

3.2.7.2工艺流程:

剔凿找出预埋钢筋→钢筋整理、调直→绑扎二次结构钢筋。

3.2.7.3施工工艺及要点:

根据二次结构位置,弹好墨线,然后进行剔凿将预埋钢筋找出。将剔凿出来的钢筋清理干净、调直,再将二次结构钢筋与预埋筋进行搭接或焊接,搭接位置不少于3道绑扎扣。最后进行二次结构钢筋绑扎。

后砌隔墙的拉结筋预埋,一般设2根φ6@500mm,拉结筋要锚固在一次结构中不少于250mm,且端部设置180°弯钩。预埋拉结筋的露出长度住宅楼不少于700mm长,汽车库不少于1000mm长。如后砌墙的门洞靠一侧结构砼时,应在一次结构中预埋过梁钢筋。当碰到过梁配筋较大或为螺纹钢不便预埋时,可在相应位置作预埋钢板。其它突出一次结构墙面的后浇构件,要按设计配筋进行预埋。

所有预埋钢筋或预埋钢板均要埋在一次结构与二次结构的接触面内,且要浮于表面,便于剔找,预埋筋的位置要正确,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3.3重点钢筋连接方式

3.3.1钢筋电渣压力焊连接

3.3.1.1工艺流程:

检查设备、电源→钢筋端头制备→选择焊接参数→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安装焊剂罐、填装焊剂→试焊→制备试件→确定焊接参数→闭合电路→引弧→电弧过程→电渣过程→挤压断电→回收焊剂→卸下夹具→质量检查验收。

3.3.1.2施工工艺及要点:

手工电渣压力焊采用直接引弧法。先将上钢筋与下钢筋接触,用夹具夹紧钢筋,先夹下钢筋,然后将上钢筋扶直夹牢,使上下钢筋同心且上下钢筋纵向勒一致。再装填焊剂,填装前,应用石棉密封焊剂盒正下口,以防焊剂泄漏。通电后,即将钢筋提升2~4mm进行引弧,然后缓慢提升数毫米,使电弧稳定燃烧,之后,随钢筋的熔化,上钢筋逐渐插入渣池中,此时电弧熄灭转为电渣过程。焊接电流通过渣池而产生大量的电阻热,使钢筋端部继续熔化。当钢筋端部熔化到一定程度后,在切断电源的同时迅速进行顶压。持续几秒钟稍冷却后,方可松开操纵杆,至此完成作业。

对各操作工进行技术培训,掌握不同规格的钢筋压力焊接时的焊接参数与操作技能,经试焊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焊接钢筋的端面应切平整,且与钢筋长度方向垂直,不得有马蹄形和弯曲,施焊前应将钢筋端部120mm范围内的铁锈和杂质除净。

上下钢筋应同心对准夹紧,且上下钢筋的纵向肋要一致,施焊过程中要扶稳上部钢筋,不得歪斜和错位。

认真掌握焊接通电时间,和钢筋焊接过程中的提升或下送速度。

焊接用的焊剂应有合格证,并存放在干燥库房内,以防受潮变质。焊药要经250℃烘烤。

焊接后,应停歇20~30秒后才能卸下夹具,以免接头弯折。

钢筋焊接后要进行接头质量外观检查和取样试验。试验取样方法为:同类型接头每300个为一验收批,抽取一组(3个试件),不足300个也为一个验收批。质量外观检查方法为:接头焊包均匀,突出钢筋表面的高度大于4mm;钢筋与电极接触处,应无烧伤缺陷;接头处钢筋轴线偏移不得大于0.1d,同时不大于2mm;接头处弯折度不得大于4°(1m长弯折70mm)。

※ 焊接参数:见下表(注:不同直径的钢筋焊接时,参数应选择较大钢筋)

钢筋进料的过程,钢筋料表单(6)

3.3.2钢筋闪光焊连接

3.3.2.1工艺流程:

闭合电路→连续闪光预热→连续闪光加热到将近熔点→带电顶锻→无电顶锻

(1)预法方法采用连接闪光预热

连续闪光预热是使两钢筋面交替地轻微接触和分开,发出断续闪光来实现预热。

(2)通电后,应使两根钢筋端面交替接触和分开,使钢筋端面之间发生连续闪光,形成烧化预热过程,当预热过程完成,应转入连续闪光和顶锻。

(3)焊后通电热处理:方法是焊毕松开夹具,放大钳口距,再夹紧钢筋;接头降温至暗黑后,即采取低频脉冲式通电加热;当加热至钢筋表面呈暗红色或桔红色时,通电结束;松开夹具,待钢筋冷后取下钢筋。

(4)钢筋闪光对焊工艺过程图解。

①对焊参数,根据焊接电流和时间不同,分为强参数(即大电流和短时间)和弱参数(即电流较小和时间较长)两种。

②采用强参数可减少接头过热并提高焊接效率,但易产生淬硬。

3.3.2.2.预热闪光对焊参数

(1)为了获得良好的对焊接头,应合理选择对焊参数。

进行现场条件下的工艺试验,试验合格后可确定焊接参数。包括:调伸长度、闪光留量、闪光速度、顶锻留量、顶锻速度、顶锻压力及变压级次、预热留量与预热频率等参数。

(2)对焊操作要求:

Ⅲ级钢筋对焊:

·钢筋绑扎要牢固,保护层垫块要到位。在Ⅲ级钢筋中,由于碳、锰、硅等含量高,焊接性能较差,焊后容易产生淬硬、脆裂、降低接头塑性性能。

关键在于掌握适当的温度,焊接参数应根据温度适当调整。

Ⅲ级钢筋采用预热闪光时温度应控制为:预热温度约为1450℃,顶锻前温度为1350°C,焊后温度约1050~1100°C,预热频率宜用中低2~4次/s。

预热是控制温度的关键,故需要注意预热频率,接触轻重和接触长短之间的配合,二次闪光留量应增大。

顶锻应视温度高低操作适当,快且用力。其操作要点如下:

一次闪光,闪去压伤;预热适中,频率中低;

二次闪光,稳而灵活;顶锻过程,快而用力得当。

(3)对焊注意事项

①对焊前应清除钢筋端头约150mm范围的铁锈污泥等,防止夹具和钢筋间接触不良而引起“打火”。钢筋端头有弯曲应予调直及切除。

②当调换焊工或更换焊接钢筋的规格和品种时,应先制作对焊试件(不小于2个)进行冷弯试验,合格后,方能成批焊接。

③焊接参数应根据钢种特性、气温高低、电压、焊机性能等情况由操作焊工自行修正。

④焊接完成,应保持接头红色变为黑色才能松开夹具,平稳地取出钢筋,以免引起接头弯曲。当焊接后张预应力钢筋时,焊后趁热将焊缝毛刺打掉,利于钢筋穿入孔道。

⑤不同直径钢筋对焊,其两截面之比不宜大于1.5倍。

⑥焊接扬地应有防风防雨措施。

3.3.3.直螺纹钢筋连接

3.3.3.1直螺纹连接施工工艺流程

钢筋吊装就位—→拆除钢筋、套筒上保护帽—→ 钢套筒套入钢筋丝头上 —→用力矩扳手把套筒和钢筋拧紧—→质量检查验收

3.3.3.2直螺纹连接操作工艺

操作时钢筋应按标识要求对上钢套筒,确保钢筋两端接头相互顶紧。被连接钢筋的轴心与钢套筒轴心应保持同一轴线,防止偏心和弯折。

3.3.3.3直螺纹连接方法

一般采用2根相连接的钢筋拧接接头,可在加工棚或施工现场作业面上加工完成;过长的钢筋直螺纹连接,可在加工棚预先接一部分钢筋接头,然后吊运至作业面上,把钢套筒另一端插入预留钢筋,用力矩扳手拧紧接头。

3.3.3.4直螺纹施工要点

(1)连接钢筋轴线,应与钢筋套筒的轴线保持在一条直线上,防止偏心和弯折。

(2)施工时钢筋规格应与连接套筒规格一致,并保证钢筋和连接套筒丝扣干净、完好无损。

(3)标准型及正反丝扣型钢筋丝头螺纹有效丝扣长度应为1/2套筒,套筒外露完整有效扣不得超过2扣。

3.3.3.5直螺纹连接标准

(1)检查出厂合格证和复试报告单,确认钢筋的品种、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规定。

(2)检查出厂合格证,确认钢套筒的材质、机械性能是否符合钢套筒标准的规定,表面不得有裂缝、折叠等缺陷。

(3)钢筋丝头螺纹应饱满,螺纹直径低于螺纹中径的不完整扣,累计长度不得超过三个螺纹周长。

(4)直螺纹接头强度检验必须合格。以500个同一规格、同一连接工艺施工的接头为1批,且在同一楼层,随机取3个试件作抗拉强度试验。抗拉强度均不得低于被连接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的1.05倍。若其中有1个试件不合格,再抽取双倍数量的接头进行复试;如果复试结果仍有1个试件不合格,则该批接头为不合格。

(5)直螺纹接头的外观质量应在逐个自检的基础上,按每个工作班加工的丝头为一个验收批,随机抽检10%,当合格率小于95%时,应加倍抽检,复检中合格率仍小于95%时,应对全部丝头进行逐个检查。

(6)螺纹尺寸的检验:用专用的检验卡规,当钢筋丝头插入时,钢筋端面在卡规缺口范围内,既为合格。

3.3.3.6质量检查技术资料

钢筋直螺纹连接工艺具备以下质量检查技术资料:

a.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

b.钢筋机械性能复试报告。

c.钢套筒合格证和型式检验报告。

d.钢筋接头拉伸强度试验报告。

e.连接套外形尺寸

钢筋进料的过程,钢筋料表单(7)

四、主要管理措施

4.1技术措施

4.1.1基础及平台板的负弯距筋在钢筋绑扎中,利用钢筋废料设置通长马凳,保证上下层钢筋的有效间距。

4.1.2平台钢筋绑扎中采用二次钢筋放线、平台面弹墨线等方法来控制平台钢筋的排列间距和墙体筋的位移。

4.1.3墙柱保护层垫块采用塑料垫块,垫块尺寸正确,易固定,从而保证墙体钢筋的保护层大小。

4.1.4基础底板钢筋绑扎中采用钢筋电焊焊接,来保证钢筋连接的可靠性。

4.1.5竖向钢筋绑扎中,对≥Φ16的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接,来保证钢筋连接的可靠性。

4.1.6平台砼浇筑时采用水平梯子筋固定,从而保证墙体钢筋的位移。

4.1.7对钢筋加工场进行全部场地硬化,解决钢筋加工场的排水措施。

4.1.8在钢筋冷拉场设置醒目的不同规格钢筋的拉伸长度标志,来控制钢筋的冷拉率。

4.2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4.2.1对钢筋加工场采用项目与生产双级管理,由项目技术部进行总控制,质检员、工长负责投料、交接检查。

4.2.2对钢筋原材进场、堆放及成品与半成品钢筋的堆放采用台帐登记和现场标识挂牌施工,控制钢筋加工场的施工质量。

4.2.3在分项钢筋绑扎过程中,采用样板先行制、技术交底制、挂牌施工制、三检制、定人定岗责任制、出现问题追根问底制、质量会诊制、竞赛奖罚制等施工制度,保证分项钢筋的绑扎质量。对各制度的制定要求及内容见项目部有关体制文件。

4.2.4 项目部定期进行规范学习、组织技术研讨会,提高管理者的技术水平。

4.2.5项目部采用分级报验制度。各分项工程施工完毕,先由班组长进行自检,合格后报工长进行班组互检,互检合格后做工种间的交接检,并报质量员检查,质量员检查后报报监理进行分项验收。项目技术部对检查项目作随机检查。

4.3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与允许偏差

4.3.1电渣压力焊接

4.3.1.1外观检查

·检查钢筋焊包。要不偏心,无砂眼,突出钢筋面4mm。

·药渣要清理干净,电极钢筋处无烧伤痕迹。

※质量资料检查

·原材的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钢筋的复试报告。

·电渣压力焊接头的力学试验报告。

4.3.1.2允许偏差

·钢筋要同心,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大于钢筋直径的0.1d,且不大于2mm。

·上下钢筋连接要对直,接头处弯折度不大于4°(70mm/m)。

4.3.2钢筋成型

4.3.2.1外观检查

·钢筋表面应干净,无老锈。

·钢筋的规格、型号要符合设计要求,原材使用前要有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试报告。

·钢筋的形状、下料尺寸、弯钩方向符合翻样料单要求,钢筋成型的弯曲角度要到位。

·用于对接钢筋的切断面,要平整,不得有马蹄形和端部弯曲现象。

·箍筋加工要方正,开口要闭合,两135°弯钩的平直段要平行,长度且不小于10d。

4.3.2.2质量资料检查

·原材的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钢筋的复试报告。

4.3.2.3允许偏差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为±10mm。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为±20mm。

·箍筋内净尺寸为±5mm。

4.3.3钢筋绑扎

4.3.3.1外观检查

·钢筋表面干净,无老锈。

·绑扎间距要均匀,符合设计要求。墙体钢筋绑扎要横平竖直,绑扎丝头向墙内弯。

·钢筋的控制措施要到位。

·检查钢筋的搭接位置、搭接长度、锚固长度、弯钩朝向及钢筋的规格和间距。

·检查钢筋的加密区位置,钢筋密集处的处理。

·检查预留洞口的加筋处理。

4.3.3.2质量资料检查

·原材的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钢筋的复试报告。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

4.3.3.3允许偏差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钢筋进料的过程,钢筋料表单(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