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给父亲写篇文章,他老人家去世三年了,音容笑貌,日夜萦绕,文字寥寥,难以抒怀,谨以此纪念天堂的父亲。
人是应该有趣点的,如果能把情趣、兴趣、志趣、风趣、闲趣这五种趣味添加到人生中,活在趣味中岂不快哉,父亲能活90多岁,不能不说有趣起了很大的作用。
父亲早年从安徽黄山老家出来,参加人民解放军,解放初期是安徽省霍山县佛子岭水库建设的亲历者。后随建七师到陕西整编制就地转业,建七师变成了陕建工局,就是今天陕建集团的前身。父亲在部队时是文化教员,写得一手好字,字迹工整,漂亮,他爱看书看报,活到老学到老,离休后还不断参加各种答题竞赛,其中剪报、做笔记的习惯也影响到了我。我小时买的书,上学以后的课本,开始都是他帮我包书皮,等我学会了,大一些后就自己包书皮了,现在家里的书架上还有30多年前包的牛皮纸的书皮。他爱好音乐,多才多艺,识乐谱,会拉二胡,善吹口琴和笛子,是京剧票友,经常没事就来段京剧,西皮流水,西皮慢板,一板一眼,很是到位,有时我也在走廊里铺张席子,跟着学唱几句。
我小时的很多快乐、乐趣都来源于父亲。那时,父亲在建筑公司做材料员,随工地转移,很长时间都在外地工作。上小学前我随父亲在陕西铜川呆过一年多,父亲为我做了一副铁环,没事就滚着铁环在院子里到处跑。铁环上挂着两个小铁圈儿,推着铁环跑,小铁圈儿就会在大铁环上转圈,并发出清脆的金属碰击声,滚铁环成了我在这个大院的一大乐趣。他还用木头给我雕刻了一把手枪,着实让小伙伴羡慕了一把,我也得意了很长一段时间。铜川有一条河叫漆水河,流经我们住的这一段河水很浅,清澈见底,河中有鹅卵石和水草。天气热的时候,父亲会带着我和小朋友,端着竹筐赤脚站在河中心,对着河水流来的方向用竹筐捕鱼,有时还真能捕上几条鱼虾。我们会把捞上的鱼虾整齐的铺在河岸上,比谁捕的多,谁要是得了冠军,那就别提多高兴了。
父亲一生吃苦耐劳,勤俭持家。60多岁独自回安徽老家探亲,一条扁担担了两箩筐的东西,坐火车倒汽车,异常辛苦,风尘仆仆却乐在其中。他会做针线活,缝缝补补是家常便饭,2000年,给他买了一身伟志西服,这是他第一次穿西服,看得出很喜欢,还打上领带照了一张标准照。
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为人善良,不太在外拉扯,朋友也不多,内向却内秀,尤其是心灵手巧。改革开放前,物质生活非常贫乏,上世纪70年代,生活艰辛,物品匮乏,很多东西都要凭票供应,自己动手,就成为很多人的实际行动。父亲用自己一双巧手,在困难时期,解决了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既实用,又省钱。
父亲在外地工作期间,每周还是单休,攒一个月回来休4天假。回到家里,几乎足不出户,做做这,摸摸那,琢磨出很多实用的东西。他掌握了很多的生活技能,从水工、电工、焊工、瓦工、钢筋工、修理工到厨师、花匠等等。他熟悉各种材料,既能熟练运用,也会因地制宜,活学活用。他自制工具,手工制作各种生活中的小物件,通过捆扎、打结、制作、编织、修理、安装,使生活简便有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父亲有一个大大的工具箱,盛放了很多工具,还有两三个抽屉也放着一些小工具。多的是各种尺子、镊子和锉子,仅锉子就有各式平锉、扁锉、圆锉、尖锉、锥形锉、三角锉等,大小规格不一,可以说是一应俱全。斧子、榔头、老虎钳、尖嘴钳、剥线钳、各种螺丝刀、扳手、焊锡、测电笔、测电表整齐摆放。还有很多自制工具,比如将细细的铁丝前端砸扁磨平,后面窝个圆圈,就是一个小型的螺丝刀。
用铁丝或绳子打结是他的拿手活。要把两个物件固定在一起就用到铁丝打结,这是建筑上常用的方法,铁丝对折后绕过物件交叉点,用一根细铁棒穿过铁丝绕几圈,就固定的非常牢固了,我就看到很多次父亲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并且还教会了我。在院子里晾晒被子,要先选择两棵树,两头固栓好绳子,在三四十公分粗的树上栓绳子可是有技术的,打活扣,拧丝扣,对他来说都是手到擒来。
要说起父亲的手工来,那可真是多了去了。随便举一些例子,比如用铁丝或绳子扎扫把、拖把,用细铁丝编笊篱、鸟笼、筷笼,用粗铁丝做成各种各样的钩子挂东西;自制木头台灯、用废旧铁皮桶做簸箕、自制铲子、通火棍、老鼠夹、苍蝇拍;油漆翻新、捆扎梯子、制作纱窗、织渔网、扎棕床;安装卫生间花洒,自制水箱安装,每年夏天来临时拉绳子安装小风扇等等。
父亲做的油壶
这里面需要特别介绍的是一个机油壶。那时还没有塑料制品,外面卖的机油壶既贵又不好用,原因是机油壶壶嘴不够长,有些细小的部位和内部机油无法送达,为了便于输油操作,父亲便自己设计焊接了一个机油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壶嘴又细又长。直到今天,我依然保留着这个机油壶。
那个年代“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很时兴,但是坏了修理却很麻烦。父亲买了个二八式的飞鸽自行车,非常爱惜,平时骑完都是要扛到住的3楼家里,用时再扛下去。经常擦拭保养,有时还要用煤油擦拭地一尘不染。骑车就要牵扯到修理,从补胎、换闸皮、换辐条、修链条、修轴承到换各种部件,都是亲自上手。从修理自行车又扩展到修理各种电器,包括修理收音机、电风扇,手电筒、电灯、钟表等。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西安也有明显震感,楼上不敢睡了,家家户户都在外面找地方,先是在边家村太白路路边的水泥管子里将就到了深秋,又到隔壁82中的操场上搭起了防震棚,住了一年多,最后回到家属院在两栋楼之间的空地上盖起了砖瓦房,我去西郊拉了7个筛沙子的大筛子回来,父亲用这些筛子围了个院子,在里面养鸡、养花、种菜。
过去的房间普遍都小,为了能充分利用空间,就要搭架子,房间一进门是个走廊,父亲在走廊里搭起了架子,摆放杂物。为了养花,父亲买了不少养花的书,着实让自己成了一名出色的花匠,在4个窗户外搭起架子,室内室外,鲜花盛开,君子兰,一连多少年开花,昙花也曾一现,茉莉、夜来香、玫瑰香气四溢,绿植带来点点春意。
父亲喜欢钓鱼,有一副竹制鱼竿,渔网是自己编织的,鱼饵是自己备的,经常会用在城河里打捞的鱼虫做鱼饵。在西安北家口上班时,中午没事就到附近的团结湖(现在的汉城湖)去钓鱼,晚上回来把小鱼炸了打打牙祭,改善生活。有一年团结湖清淤,他捕抓了几条大鱼回来,家里的水池子都搁不下了。
父亲喜欢烹饪,厨艺精湛,烧得一手好菜,每年过年的家宴、请客,都是他露一手的时候。我高考备考那半年,紧张的学习加上伙食问题,好多同学都消瘦了,可我的体重却一个月一斤的往上涨,原因就是父亲在家一天三顿美食的功劳。那个年代没有大棚,没有反季节蔬菜,冬天就只有白菜、萝卜、土豆等大路菜,为了增加菜的品种,他做了很多尝试,家里常年备着腌菜泡菜,自己做豆腐乳,醋泡糖蒜,腌制韭菜辣子、雪里蕻、蒜薹等。
我的第一个花样地图品种
1985年秋,父亲亲手买回的一块南京地图手帕使我萌发了收藏地图的念头,随即创立了一个新的收藏门类——花样地图,专门收藏带有地图的各种东西,其间写文章,发连载,办展览,开公众号,把一个爱好坚持了33年,不忘初心,这要感谢父亲给我带来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