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7 混合型(自绘)
注:承托体为干基与根部
3.2 按根系裸露程度分类
3.2.1 隐根型
树木的根部全部隐藏在盆面以下(图8 - A )。
3.2.2 露根型
树木的水平状根稍露出土面,但不悬空(图8 - B )。
3.2.3 提根型
树木根部向上提起,裸露并悬空于土面而呈爪状(图8 - C )。
图 8 根系裸露程度(自绘)
注: A 隐根式; B 露根式; C 提根式
3.3 种植形式分类
3.3.1 旱盆型
树木种植在山石或土上,以体现陆地景色的称为旱盆型(图9 - A )。
3.3.2 水旱型
以树木为主,配以山石和水体造景,盆内水陆并存的造景形式称为水旱型(图9 - B )。
3.3.3 附石型
树根或树干附着山石,或镶入石缝中,或穿于石洞中等类型(图9 - C )。
图 9 种植形式(自绘)
注: A 旱盆型;B 水旱型; C 附石型
3.4 造型干丛数量分类
3.4.1 单丛型
一个相对独立区域内集中了所有造型干(图10 - A )。
3.4.2 双丛型
所有的造型干集中分布在两个相对独立区域内(图10 - B )。
3.4.3 多丛型
造型干分布在 3 个及 3 个以上的相对独立区域内(图10 - C )。
图10 造型干丛数量(自绘)
注: A单丛型; B双丛型; C多丛型
4 “一本丛林”型盆景创作技法要点
4.1 选材与定型
“一本丛林”型盆景一般选择杂木类树种,并要求该树种生长较快、叶细、萌发力强、耐修剪 ,树皮易出现荒皮性。在栽培树材之前,需要对树材进行裁截定型。一方面,根据树材种植成活特点和自身根量情况进行多余或过长的根系修剪;另一方面,根据树材的形态优势和特点确定其适合的造型类型,并对造型干进行取舍和定向培养。
4.2 布干与蓄干
4.2.1 布干
“一本丛林”型盆景描摹自然界中丛林的特征和风貌,但也必须符合艺术规律,展示“一本丛林”型盆景所独具的表现形式和美学要素。在树材的造型过程中,造型*布局和培养贯穿整个创作过程始末。
(1 )主客相宜、变化统一。在处理树材时,首先要确定承载体的体量,之后才能确定各造型*主次关系、承载体上的位置和相对距离等。在“一本丛林”型盆景中,体量最大的主体造型干决定了整个盆景的比例和基调,而客体造型干由于在体量和位置上受到主体造型*制约,形成一种均衡的视觉效果,而最小的衬体造型干补充画面的细节,与主体、客体造型干形成一个有情景的整体丛林景观 。整 体 造 型 风 格 统 一,但 统 一 中 有 变 化(图11- A )。
不论是分布区域相对独立的主丛和客丛之间,还是同一区域内的造型干之间,均需表现出主体与客体、主树与副树的顾盼、呼应之势,以加强整个盆景内部个体彼此之间的联系(图11 - B )。
(2 )疏密有致、虚实相生。“一本丛林”型盆景的造型干在布局上需要体现疏密有致、虚实相生的创作原则。“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对比可使造型干在空间上呈现有虚有实、虚实相生的关系,通过层次分明、张弛有度的形式和疏密、虚实的变化展现“一本丛林”型盆景的艺术效果。
(3 )空间有美,气韵生动。“一本丛林”型盆景的造型干不可行列式排列,或大小、高低、粗细相近,要主次分明、疏密得当、露藏有法(图 11 - C ),以“实景”和“虚景”所构成的节奏和韵律处理空间关系,以“前景”和“后景”营造纵深感,突出“无景处似有景,形不见而意现” 的联想效果,加强盆景的空间关系变化的同时突出作品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