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幼蛙、成蛙的饲养管理
①饲养饲料要求营养全价、适口,通常要求幼蛙蛋白在45%~50%之间,而成蛙为35%~40%。在投喂饲料前,对青蛙进行诱食训练。亦可用人工机械自动投饲机,使饲料不断地轻微移动,诱其进食。
②管理对于幼蛙、成蛙的养殖,必须按规格不同进行分池、分级饲养。-般分为三批:从变态后的幼蛙到体长3cm者,每平方米放养250只左右;体长3~5cm者放养150~200只/m2;体长5~7cm者放养100~150只/m’。在日常管理中要定期更换饲养池中的水质,对场内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并定期给饲料中添加防病药物。在高温季节,除了遮荫,还需经常向场内洒水,增加环境湿度和降低温度。
3.繁殖
(1)种蛙的选择种蛙 可以捕捉野生的青蛙作种用,一般在产卵季节前一个月进行。挑选体质健壮,形态正常,发育良好,跳跃活泼的个体。
(2)产卵受精与孵化在长江以北地区从5 月份开始繁殖,将雌、雄青蛙按1:1或2:1放人产卵池,每平方米放养4~10对。自然繁殖需在产卵地放人少量水草或棕榈,作为卵附着之用,当水温在18'C以上,雌、雄蛙便在夜间抱对,体外受精,然后将卵轻轻移入孵化池孵化。人工催产繁殖可给雌蛙注射蛙类脑垂体(2 个/只)、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400~600 国际单位/只)或促黄体生成素类似物(LRH-A),雄性剂量减半。
同时,还可进行人工投精。首先将雄蛙解剖,取出精巢,剪成小块,放人研钵中研碎,然后轻压雌蛙腹部两侧,将流出的卵收集于一干净的瓷盘之中,再将精巢和精液用0.8%生理盐水稀释,与卵充分混合受精约10分钟。将受精卵放在孵化池内孵化,或用鱼卵人工孵化器流水孵化。水温在20~28'C之间,约经过3~4天便可孵出蝌蚪。最后将刚孵出的蝌蚪放人蝌蚪池进行养殖。
4.常见病防治青蛙在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生红腿病、肤霉病、烂皮病、寄生虫病等,具体防治技术参考牛蛙的养殖。
(三)青蛙的利用1.捕虫能手青蛙是 人类消灭农业害虫的天然得力助手,是农作物的“卫士”。目前,有些地方已经开展护蛙治虫、养蛙治虫的试验,不仅降低生产成本,而且防止农药对环境污染,有利于无公害、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2.食用价值蛙肉洁白细嫩,味美可口,鲜而不腻,蛋白质含量高,而胆固醇含量低,是人们喜爱的珍品佳肴,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3.教学和科研的良好实验材料在普通生物学、动物学、生理学、胚胎学、药理学实验中广泛使用。蛙类的腓肠肌和坐骨神经传统地用于观察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以及药物对周围神经、横纹肌或神经肌肉接头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