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民众的健康,我国国标GB 6249-2011规定,工厂需要保证排放口下游1 km处,水体中的氚浓度不超过100 Bq/L。
这些元素同样不容忽视
放射性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造物质中,包括天然放射性元素和人工放射性元素。因其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发生衰变,释放出粒子或电磁辐射。
天然放射性元素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放射性元素。这些元素包括铀、钍、钾等。这些元素在地球内部存在,通过地壳运动和自然过程释放到环境中。
人工放射性元素是指通过人类活动产生的放射性元素。这些元素包括人工核素和辐射源。人工核素是指通过核反应合成的元素,例如氚、镭、锶等。辐射源是指用于医疗、工业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的放射性物质,例如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源。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自然界的放射性元素还是人造物质中的放射性元素,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其危害主要来自其辐射。
辐射可以损伤细胞和组织,导致癌症、遗传突变、免疫系统损伤等健康问题。长期暴露于辐射中还可能导致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问题。并伴随暴露的剂量、持续时间增加,对人类健康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除了氚外,还有哪些常见放射性元素呢?
铯-134 、铯-137是金属铯同位素,放射性较强,人体摄入量小于0.25Gy 属于安全范围。超过此值会导致造血系统、神经系统损伤,非正常生育乃至绝育,人体摄入量超过 6Gy,能够致人死亡。
长期以来学者们认为,过量的锶会干扰钙的吸收与代谢,所以锶被认为是潜在威胁人类健康的金属之一。而锶的同位素锶-90同样具有较强放射性,半衰期为28.8年,容易积存在人体骨骼中,增加罹患骨癌或白血病的风险。
作为一种穿透力很强的放射性元素钴-60,威力不可小觑。不仅能导致脱发,还会严重损害人体血液内的细胞组织,造成白血球减少,引起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性障碍贫血症,严重的会使人患上白血病(血癌),甚至死亡。
如何控制这些危害
监测环境是及时发现和控制放射性元素危害的重要手段。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曾印发了《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与监察机构建设标准》,辐射环境监测与监察机构共分四级: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监测范围包括土壤、空气、水体、生物样品、陆地、口岸、海洋、电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