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菊花具有散风、清热、解毒等作用。因地适当发展药用菊花生产,可缓和市场供求矛盾,同时增加农民收入。笔者建议,大量种植菊花应与当地医药部门联系,做到以需定面积。
菊花多用分根和扦插繁殖,以分根繁殖为主。
①分根繁殖:
选择阴天,将母株挖起,把菊花苗分开。选择粗壮、须根多的作种苗,留23-25厘米长的枝条,剪掉菊苗头。分根时间,北京地区在4月下旬至5月间栽植。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多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栽种,北部高寒地区多在5月上中旬栽植。栽时用梨开沟,沟深13厘米左右。或用锄挖10厘米深的穴,按行距0.5米,株距30厘米栽植,每穴放秧1-2株。栽时要注意将根周围压紧,并及时浇水。
②扦插繁殖:
在春季4-5月进行,选用粗壮,没有病虫害的新枝作插条,截成10-15厘米长,摘除下部叶片,保留上部叶片。扦插时土壤湿度以手握成团,落地即散开为宜。先在苗床上开沟,沟距16-18厘米,深6厘米,将插条按8厘米株距排入沟中,插条上端露出沟面4厘米左右,而后把覆土压紧,上面覆盖-层秸杆遮荫。约20天以后,插条生根,生长健壮时,即可定植于大田。
①中耕除草:
菊花缓苗后,不宜多浇水,以中耕松土为主。头一次松土要深,使表面干松,上喧下实。控制肥水,进行蹲苗。入伏以后根部已发达,宜伐锄,以防伤根,结合中耕消灭杂草。
②打顶培土:
打顶是丰产的重要措施,在苗高30-35厘米时,选睛天打顶,促其多分枝,增加花蕾,提高产量。一般打顶2一3次,每隔30天打一次。第一次打顶后,在根部培土15-20厘米,以增加根条和防止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