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兴趣,怎样判断自己对什么感兴趣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04-12 20:45:41

专家学者特别喜欢讲兴趣,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怎么调动?兴趣;孩子高考报什么专业?兴趣。演讲报告不必说,市面上还有论述的专著。让我说这些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屁话,理论绝对正确,现实讲都是满嘴跑火车,纯属瞎折腾。我告诉你兴趣爱好,自信毅力,内驱力天生就有,是一种天赋人人兼有。

好奇探究是人类生存生活的本能,人类天生有一个好奇探究的本能认知需要,否则就被生物界淘汰了。人类习惯生活在一个熟悉的环境,因为熟悉的环境安全,但同时人类对熟悉的周边环境变化异常的敏锐,因为有安全就有隐患,生存的领地随时就有自然灾害的破坏,动物的侵袭干扰,好奇探究保持警惕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人类生而有之好奇探究本能的认知特征是一种客观存在,人人皆有一直保持至今,因此我们说“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学习的动机*”,这个命题不成立。

我们为什么还要谈“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学习的动机*”这个话题,是因为我们主观的把孩子学习兴趣,动机,愿望的生存、生活自然环境破坏了或者说剥夺了。然后又觉得兴趣理论对人生成长的重要便捡起拿来说事。

兴趣好奇源于生存生活的环境体验,社会实践活动的体验,而我们生存生活中的高考选拔办法,社会用人体制把孩子域于一个狭隘的学习空间,唯分数学历马首是瞻。我们把孩子的学习活动给人为的设置一个固定的内容,既定不变的标准答案,设定一个固定的模式模板,操作流程,无需质疑也毋庸思考。兴趣好奇源于生存生活的探究,社会实践的探究,请问没有生存生活的环境体验,没有社会实践活动的体验,没有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何谈兴趣?

我们的教育把孩子的学习内容人为的设置为固定的学科,多少年孩子学习的内容就是一套教材,一个模式,一个版本,大学也不过如此,大学发给你一套教材,四年的学习全有了。中小学的学科规定你必须学,因为有中、高考的指挥。大学有必修的课程你必须学,因为有学分的控制。

由于没有开放的教育体系,开放的内容,选择的权利,何谈学习好奇探究的兴趣,*。为什么实施通识教育,融合课程,项目学习,课题研究就是为了打破学科壁垒,让你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畅想,思考,探究。为什么学生不喜欢学习,都是你规定和设置,要求和必须,枯燥无味,这种行为认知违背了人生天性的好奇探究的本能*,是对人性的泯灭,因此我们说孩子不喜欢学习,天经地义。

人生未来的生存生活本身就是复杂多变,丰富多彩,始终让你充满探究体验*。我们的教育把孩子的成长,人为的设定一个既定的不变的生存生活目标或者说人生规划,何谈孩子的创造和思维。

我们的教育教学是师道尊严式的就识论知识,就教材论教材的教导灌输,没有也不须质疑思考。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我们的教育教学一直就是“你听我讲”,“我教你学”教育模式,老师的话,书本的知识就是真理。从来就没有过学生的自主自我的选择思考,大学也不过如此,PPT 教学。教师未能把孩子引领到一个好奇,探究,想象,联想,思考的世界,何谈学生的好奇思辨?所以说孩子没有好奇,探究的兴趣,*,正常不过。国外的大学一年级请的是学院资深最高的教授授课,因为他会把学生学习的*,兴致激发到以空前的亢奋状态。

我们的教育领域人为认定学生天赋聪明,便做出“推荐”跨越举措。我认为我们的“保送生”,与其对天赋特长的荐举,不如参加专业院校的考试,价值意义更大。因为保送清华,北大,保送的读研院校,它们的专业未必在你的天赋领域方面专业和精深,不过是一个招牌,因为我就没有发现被保送的学生提出我不去清华,北大,我要去一所我喜欢的院校。教育改革是发挥专业院校的专业特色,让天赋者更加卓越。

考试本身就是一种人生成长的体验历练,这种“推荐”跨越行为和做法和我们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过度供给”,“包办代替”没有什么两样如出一辙,我们把一个人人生成长中应有的体验经历给剥夺了,孩子失去最珍贵的不可或缺的酸甜苦辣的人生成长生命体验。没有了亲身的经历和体验,也就不会产生对事物认知的好奇和探究的渴望,当然也就失去了享受人生奋斗意义的乐趣。

人生获得东西越顺利,越简单,就越没有价值感,意义感,只有通过奋斗经历获得的东西才有价值感,意义感。有了生命的成长体验,有了对事物的认知探求,就有了困难,挫折的生活认知,也就有了成功成就感,成就感的自信和自强,就有了勇敢前行的意志和毅力,也就有了人生更多的认知和方向选择,而不是偏安一隅。

教育需要导师的点拨,引导,启迪,唤醒,让孩子对事物产生持续探究的兴趣思考,让孩子在一个永远充满神奇的世界遨游。

教育不是给出正确的答案而是要唤醒我们的孩子质疑思考的兴趣,探究的*,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既不是给你一个虚缥缈的高大上的东西也不是臣服于一个既存的事实标准,教育要回归自然。

第二、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为“兴趣”。专家讲兴趣是动力,这个兴趣与我们泛泛而谈谈的兴趣本质内涵是不一样的,你认为孩子那个好奇、好玩就是动力,不是。好奇是孩子天性,好奇的东西多了,说实话,任何事情都有枯燥的一面,没有一个一件是充满永恒的乐趣,故孩子对某兴趣非投入到极致,达到相对成熟的认知时,家长对孩子不轻言放弃,不轻易选择而是必须原则,不动摇。正如美国的一家企业研究所称“世界上绝大多数有天赋的孩子都能从虎妈教育中受益而不是放任埋没了他们的天赋,他们是好孩子,不是顽童,但是他们的天性是放纵的,倾向于为自己找借口的”。

学习某种技艺,这个过程很辛苦,毕竟任何美好都是付出辛苦的劳动才能获得的。如果孩子想放弃就放弃,一旦形成这种意识,将来遇到问题的时候,孩子同样容易选择逃避。如果你要求孩子随便学肯定达不到你的目的。我常听的一句话“对于兴趣班,孩子喜欢就报,不喜欢就不报,我们家长不要强迫”,这是我听过对孩子尊重的最好说辞。“我又不指望我家宝贝走专业路线,随便学学就行了,我们对他要求不高”。“ 孩子学舞蹈是想锻炼体形,学钢琴是提高音乐素养,学绘画是培养审美”……。大多数家长也这么讲,这可能就是对兴趣班最好的诠释、理解。

我知道这话赞成者居多,听起来在理,实际有错的成分,其实对孩子来说,喜欢与不喜欢都是情绪化的。孩子往往对一件事的兴趣,不会持续多长时间,一件玩具当初爱不释手,玩了一会就不玩了。孩子对事物喜好,只是出于好奇,新颖而已。

尊敬的各位家长不管学什么,都让孩子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让孩子明白,每学一件事,都需要认真对待,全力以赴,如果家长就没有这个认知,孩子差强人意就正常不过了。兴趣的意义不在于一个简单的天赋发掘的思考,也不是一个简单坚持才能体现的思考,兴趣本身还有一种做事的态度思考。

因为一个学习态度端正的人,认真的人,往往学习都比别人快、比别人好、比别人牢。孩子三分钟热度,既谈不上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从技能训练的角度讲,达不到精湛与娴熟;更谈不上从中作出自己真正兴趣意义上的选择,孩子内心深处潜质特长还没有凸显,因为你的放弃就埋没了,我告诉你不是三分钟就能发现一个艺术天才。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有个严谨、责任意识,这是做事的起码态度和原则,如果是心不在焉,不论做什么事,都不可能做出意义的东西。当然也只有认真,严谨的做过一件事,确实感知不是自己兴趣的本质所在,条件允许的的情况下,做出另外的选择是无可厚非的,但我想说的是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是三分钟热度,其一生不会把工作做出特色,做到精致。生活中好多的精英人才,不一定都是自己孩提时代就对自己的人生做了规划和选择,而是他们从小就养成了做事严谨和责任的作风,所以往往善于观察和思考,鼓捣出新的东西。

特别是我们这个国度里,哪有那么多的兴趣、爱好供你选择,往往是工作中的思考和钻研,敬业、尽责的习惯促使你更加积极的投入而有所成就。说实话这个世界上能按自己的“兴趣”工作或者能找到把自己“天赋”发挥极致行业,概率太少了。

尊敬的各位家长,请我们的孩子或者我们的家长本人不要拿工作做的不够好,总是拿不是我“喜欢”,“兴趣” 的专业找借口,从另一个层面讲“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正如巴菲特说“比尔盖茨买热狗也是热狗王”。是什么?骨子里做事态度的严谨责任,坚韧顽强;做事的思辨、思想、思维;对自己从事事业或者方向目标的执着。为什么说“态度决定一切”,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我们没有创造创设,丰富孩子阅读世界,通过阅读了解社会,了解世界,拓展社会,世界的认知视野,激发探究的兴趣,*。我们既没有进入丰富生存生活的实践体验情境,也没有拓展自己的阅读认知视野,既没有国内文史哲经的阅读阅历,也没有世界文史哲经的阅读拓展。我们生活在一个狭小的认知空间,几乎没有阅读,就那么点可怜的应付高考的学科书目。由于我们既不知道社会发展经历,也不知道世界格局发展趋势,请问何来的好奇和探究。

尊敬的家长,为什么有通识教育,融合课程,项目学习,课题研究的学习策略,本质是一种探究思想。项目,课题内容一是范围广,二是深度深,给你一个项目,课题,你接手后感觉到不是我们平时那点阅读量,那点知识能解决的问题,当你开始拓展延伸研究的时候,你会发现大千世界,奥妙无穷,兴趣盎然;你会发现我的认知水平在逐渐超越同龄人,信心倍增;你会发现那些学者专家不过如此,我就是专家学者,开始发现自我,超越自我。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