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震的十大常识,避震的十大基本知识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04-15 22:59:46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郭北晨 通讯员 张少欣

近年来,地震较为频繁。地震突发性强,只有掌握正确、科学的避震方法,才能尽可能将损失和伤害降到最低。“震时就地避险,震后迅速撤离”是应急避震的基本准则。那么,在不同场景中,又该如何科学避震呢?来和蓝朋友学习科学的逃生避险方法!

(1)震级大小划分

1、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2、有感地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3、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4、强震: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2)地震分类

地震分类——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可分为三类。

1.天然地震——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现象。

2.人工地震——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

3.脉动——由于大气活动、海浪冲击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经常性波动。

(狭义而言,人们平时所说的地震是指能够形成灾害的天然地震。)

(3)怎样粗略判断地震的远近与强弱

1.地震时震中区的人们感到先颠后晃,随着震中距离的加大,颠与晃的时间差会逐渐加长,颠与晃的强度会逐渐减弱。

2.在一定范围以外,人们就感觉不到颠动,而只是感到晃动了。

3.若地震时你感到颠动很轻,或者没有感到颠动,只感到晃动,说明这个地震离你比较远;颠动和晃动都不太强时,说明这个地震不很大。

(4)震时是跑还是躲?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地震时的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高楼里,跑出来更是不太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