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染技术落后,石榴红色的裙子是稀有品,特别受年轻女子的青睐。所以,一提到石榴花,人们必然想到石榴裙。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石榴花”、“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在这些诗句中,石榴裙都代指美女。
但是用多了之后,石榴裙多多少少染上点桃色味道。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用石榴裙描述了乐伎醉生梦死的生活。
总之,同样表达美女,石榴裙与兰芝青莲不在一个档次上。它暗含着一种浮华、娇艳、献媚、性诱惑、臣服的意思。
元春作为政治攀爬的工具,她的所作所为,跟这些暗含之意都很吻合。
有人迷惑于元春流泪,以为她是厌恶名利的人设。其实那只是表现了她内心的进退两难,不代表她不会献媚。
说实话,在封建社会后期,不要迷信于还会有什么奇特的个体能令皇帝屈尊。就算你再美,不献媚不够奴才,都去喝西北风去。
电视里演的那些不邀宠而偏偏有盛宠的故事,你看看就好,别当真了。真正的政治世界不是那样的。
所以,石榴花这个立意并不很美,有点揶揄味道哦。
06 总结综上所述,榴花用来比喻元春的盛极而衰,跟她自己做的谜语炮仗一样,兼具热烈和完结的双重面。
作者反复强调【转瞬即逝】,不仅在暗示元春不幸的结局,更是对热衷富贵荣华的讽刺和否定。
石榴花生于乡野田间,会是个平凡的、自由的、活泼的少女;生在宫闱,哪有它的立足之地?
实际上,元春封妃以及回家省亲,就是她人生最高光的时刻了。自省亲之后,她的后宫生活就一路颓败。
先是失宠、被边缘化,然后被降级处分。贾雨村被降级便是暗示,他和元春都绑在王子腾这根绳上呢。太监公然敲诈贾家,更是非常明显的信号。
到了最后,元春作为一个政治弃子,当王子腾被清算时,她也要背锅。像杨玉环一样,一根白绫被赐死,能保留全尸就算是烧高香了。
在士大夫文化里,榴花毫无地位,古典园林中也没有它一席之地。因为它没什么文化内涵,格调不够,跟雅趣无关。
从这个角度可以知道,曹雪芹对元春的整体评价并不高。
世人将元春视为贾家大救星,视为终极大boss,视为高不可攀贵不可言,但在曹雪芹的本意里,她只是个可怜又可悲的棋子,一个哭唧唧的工具人。
除了给王夫人撑腰,支持金玉良缘,给黛玉政治压力,歼灭贾家的文化复兴路线之外,什么也没做。
才华不及黛玉,能力不及探春,可爱不及湘云,通透不及岫烟。可是糊涂堪比迎春,浮华堪比秦可卿。
所以迎春出嫁后唯一一次回家,便是泪水涟涟,那也是省亲哦,跟元春一样。秦可卿临死,特意预言下元春。所有这些都有暗藏的意义!
红楼梦里的角色,很多都在互相影射。没写出的命运,你根本不必着急找后40回,就能知道全貌。因为曹雪芹早就悄悄的写下了。
当你看到迎春婚后的可怜,可卿死状的惨烈时,你应该明白,元春也是如此。所不同的,只是多了一层美轮美奂的外包装。
曹雪芹是以人的精神世界,来判定人的价值高低,并不是以社会地位。读者如果不能体认这一点,那永远不会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