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种香包制作方法,香囊香料配方大全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05-10 18:30:06

香囊,一个听起来似乎很古老的东西,但却并非古人专属。现如今的夏日,如果我们腰间挂着一个香囊走在街上,也是一件很酷的事。

不妨我们花点心思,做一个中药香囊挂在身上、包里、车里、屋内,不仅清香宜人,还能防治疾病和养生~

100种香包制作方法,香囊香料配方大全(1)

01

中药香囊有什么用?

JINGYITONG

中药香囊源于传统医学“衣冠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

香囊由两部分组成:

100种香包制作方法,香囊香料配方大全(2)

香囊可悬挂于房间或佩戴在身上时时闻嗅,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可起到多种功用:

香囊的功效

防治疾病:挥发性中药成分通过口鼻、肌肤毛窍进入人体,根据药物的归经沿经脉的循行遍布周身,防治疾病。

卫生防疫:香囊中的药物本身、烧熏气体及挥发油成分均有一定消毒灭菌驱虫作用,可阻断部分病毒的空气传播。

02

不同疾病的香囊配方

JINGYITONG

佩戴香囊防治疾病的做法一直沿用至今,佩戴香囊可用来防治多种疾病,如:

100种香包制作方法,香囊香料配方大全(3)

专家提醒:中药香囊更多起到对于疾病的辅助治疗作用,上述药物配方仅为参考,具体需在中医医生在辨证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地配伍使用。

03

教你自制4类香囊

JINGYITONG

上述香囊更适用于有相关疾病困扰的人群。而还有一些重要香囊,则更多具有普适性,大家基本都适用且可以自己制作!

制作方法:

1、中药(粉碎 / 剪碎 / 捣碎),先将备选中药打粉,部分质轻体积大者如辛夷,可剪碎备用。另外,冰片需研细,最后加入群药混匀。

2、用药勺舀取中药粉末填装至茶袋或无纺布袋里,再外加细密、柔软、透气、好看的布袋或锦袋包装制成香囊。

2周岁以下的婴幼儿、哮喘患者及孕妇、过敏体质人群慎用!

WENTONGXINGSHEN

温通醒神香囊

NO:1

药物组成

公丁香、川芎、生艾叶绒、大红袍、冰片。

香囊功效

温通开窍、避秽醒神。

佩戴注意

开窍香囊气味较浓郁,头脑昏胀时可置于鼻前闻嗅,不建议放在床头,以免影响睡眠。

FANGSHUBIHUI

防疫避秽香囊

NO:2

药物组成

苍术、白芷、川芎、藿香、白豆蔻、艾叶、木香、细辛。

香囊功效

芳香化浊、避秽除瘟。

香囊功效

根据新冠肺炎湿邪致病的特点,本香方以芳香化浊药为主,通过扶正气以达祛邪气的目的,熏燃效果更佳。但无证据表明可以起到彻底免疫病毒的效果,佩戴香囊时仍需做好防护措施。

FANGSHUQINGXIN

防暑清新香囊

NO:3

药物组成

茅苍术、广藿香、大红袍、川芎、梅片、艾绒。

香囊功效

避暑清新、温阳醒神。

香囊功效

防暑香囊在夏季可长期佩戴,悬挂于胸前或车内,时而闻之。熏燃效果更佳,但要注意安全。

FANGWENQUCHONG

防蚊驱虫香囊

NO:4

药物组成

艾叶、丁香、薄荷、藿香、佩兰、陈皮。

香囊功效

驱蚊防虫。

香囊功效

驱蚊香囊在春夏蚊虫较多的季节可长期佩戴,可戴在身上,或置于床头、桌前、房间各角落、车内等蚊虫出现的地方,以自觉气味不刺鼻为宜。熏燃效果更佳。

好了,看完之后,有没有想制作一个香囊佩戴试一试呢?

最后,再跟大家总结和强调一下,佩戴香囊的注意事项:

总结

佩戴香囊要注意

使用前应用密封袋密封,防止气味外泄缩短使用时限;

一般使用1~2周后,药味会变淡,应适时更换香囊中的药物;

香囊中的香粉应保持干燥,以免影响药物的挥发;

2周岁以下的婴幼儿、哮喘患者、孕妇和过敏体质的人使用时需谨慎;

如出现有心悸、气喘、头晕、皮疹等任何不适情况,须立即停用;

❻ 佩戴中药香囊也需因人而异,需要注意按照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香方。

❼ 香囊内的药物作一般粉碎或碾碎即可,过细则易于从布隙中渗漏而被呼吸道吸入,过粗则药物香味难于散发,还会磨损皮肤。

100种香包制作方法,香囊香料配方大全(4)

本文为“京医通”原创,如有内容转载,请标明来源

组方来源:

温通醒神香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主任医师

防疫避秽香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刘殿池主任医师“2020防疫香方”

防暑清新香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主任医师“避暑清新香方”

防蚊驱虫香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药学部主任吴剑坤主任药师

作者:崔一然 北京中医医院 药学部 中药师

审稿专家:吴剑坤 北京中医医院 药学部 主任药师

编辑:医拉罐、医梨沙白

100种香包制作方法,香囊香料配方大全(5)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