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5岁了,马上要上小学了,我发现他语言表达不流利,语言节奏、速度和抑扬都表现得异常。如:把难发的音换成易发音,说话总是词不达意,断句吃字情况很严重,“我吃饭”说成“我饭”,没法完整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晨茜语言矫正专家指出,这种情况属于表达性语言障碍。
王校长答疑解惑
下面介绍几种促进表达性语言能力严重受限孩子会话发展的技巧。
一、模仿
使用模仿的技巧来达成某些目的。首先,通过让孩子模仿可以向孩子证实他自己是可以按要求做出表现的,从而认可自己的这一能力,同时也告诉孩子他可以通过模仿他人来学会所教的内容;如果重复了孩子说出的正确语言,孩子可能会认为,自己先前所说的话没有问题,这样增加了孩子用语言表达的自信心。如果表示希望孩子去模仿他时,可以向孩子提供信息,让孩子明白尝试会话并不会有发生错误的风险。因为语言障碍的孩子知道语言不是他们的强项,所以当他们说出来的语言不太符合当下的语言习惯或语言逻辑时,会无形中遭到别人的误解甚至嘲笑,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冒险。模仿的题材一般来源于正常发展的儿童及其照护者之间的对话内容,这些题材在语言范例中会经常使用。
晨茜语言矫正专家指出,对于模仿的定义可能被认为是一字不差地重复全部或部分(部分模仿),也可能要求即时模仿或是延迟模仿,亦会运用暂停或插入对话的方式。在模仿时,让孩子知道这个主题必须由他们一起来建立。
二、扩展法
扩展法被认为是对于孩子不成熟的语言产物的一种修饰,所以,它反映出成人对于孩子所期望表现出来的语言模式。有趣的是,有时候因为对孩子的意图并不是很清楚,家长无意扩展孩子原本想表达的意思,所以,当孩子说出像“猫走”这个词的时候,适当的扩展便是“猫跑掉了”,然后再去扩展动词以外的部分(例如:猫跑到车上了),这就构成了扩展法的运用,用到了一点经验性语言技巧。
通过猜想孩子想表达的语义使用扩展法帮助孩子说出完整的语言,这就如同模仿一般,对儿童提供一些有用的回馈。尽管孩子的语言行为并不一定是令人满意的,但扩展法在搭建儿童会话架构上的作用是被肯定的;也就是说,把儿童的表现当成一种转动的机制,可以用来开启、维持,或把它转移到一个已经建立好的主题当中。更进一步来说,为儿童的语言产物示范一个更可行的版本,它具有同样的沟通效能,但和模仿又不一样。
晨茜语言矫正专家认为,扩展法的“技巧部分”,应该谨慎应用于会话内容中。例如,孩子叙述正在进行的事时,孩子说话前,应该明白先前孩子语言措辞的架构是什么,否则就可能会错误理解孩子要表达的意思,而孩子可能也没有能力或意愿去予以纠正。
三、详述法
详述法与扩展法是密切相关的,利用对孩子所试图表达的内容做出较详细的描述,这种描述往往是按成人的版本进行的。要注意,成人容易对孩子口头表达内容进行扩展,但这可能超出孩子能力范畴的,所以必须仔细思考儿童口头表达的内容,并以此设计一种语言版本,能使孩子达到预期的语言目标。晨茜语言矫正专家认为,假使表达性语言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要让儿童去理解生活环境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那么,内容的设计就必须考虑儿童本身的领悟力。例如教导孩子春天与树木花草的关系时,就要考虑对“春天”这种抽象的事物理解是否是在孩子的理解能力范围内,即孩子是否心里明白“春天来了,树木、小草都绿了”。如果可以,那么即使在有限的矫正环境中也可以为孩子设计这样的会话场景。尽管孩子对春天的表述可能非常有限,但通过详述法,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合适的语言版本。
王校长亲自示范
四、重塑
晨茜语言矫正专家指出,重塑这项技巧是在孩子现有的语言表达模式中产生一个新的语言结构,来嵌入孩子本身的口语表达部分,从而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或完整的关于语言表达讯息的方式。类似于扩展和详述这两种技巧,需要在儿童表达的内容不正确(或不完整)时立即呈现出来。举个例子,如果儿童说“多一点糖”,大人重塑这个表达并说“你想要多一点糖”。孩子说“回家饭”,大人重塑这个表达说“咱们回家吃饭”。重塑常用于当孩子说出平时较少使用的语言结构时,给出孩子一个完整的表达模式。如果这种语言结构频繁出现时,重塑就有助于孩子在新的语言结构领域上的提升。
五、示范
晨茜语言矫正专家认为,示范是指在某一情境中试图向孩子展现出一种符合于该情境的语言表达方式。与模仿、扩展及详述不同的是,其所示范的语言来源并不一定是儿童常说的。
例如提供范例:与老师见面要打招呼“老师好”,离开要说“老师再见”。示范者提供上述范例不是期待孩子的立即回应,而是观察孩子是否明白老师给出的范例,明白“老师好”的作用是用于见面打招呼,“老师再见”是用于跟老师告别这样的场景。等到下次遇到同样的情景时,孩子就应该表现出的语言行为是“老师好”或“老师再见”。
六、超越式
家长对孩子的语言或动作技巧都非常了解,所以当他们对孩子提出要求时,可以预知儿童是否能顺利完成。通常情况下父母都喜欢见到儿童的成功,父母了解儿童的能力不只是因为父母喜欢儿童表现,还因为他们希望能在要求儿童的任务上,适当地增加他们的难度。如此一来,他们便可以维持互动的挑战性(及儿童的注意力),并同时提升成功的机会,这两个语言目标有助于确保儿童的持续参与及学习。
晨茜语言矫正专家指出,这种超越式的互动应用在孩子与家长的故事阅读中。通常儿童都会一再要求阅读同一本故事书,这样儿童与家长对故事里的对话会越来越熟悉,当母亲要确定儿童有能力可以正确回答关于故事情节的问题时,就可以提出不同难度且具挑战性的问题。
王校长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七、沉默、观察、了解、聆听
晨茜语言矫正专家指出,室内活动的语言干预策略,常常要建立在与孩子的恰当沟通技巧上,这是经常采用的反应策略中的一部分,它提倡“跟随着儿童的引导”去发展干预策略,而不是对儿童强行进行干预。至少在与儿童交流的开始要保持沉默,观察儿童的能力及喜好,并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做合理解释,再听儿童说些什么。室内活动语言矫正策略是让成人进入儿童的想法和情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