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出现的“孔雀石绿毒浸鲜鱼”事件,使人们“谈绿色变”,一度将孔雀石绿和癌症挂钩。眼下,很多消费者一听到有关癌症的说法,无论致癌,还是治癌,都能给予高度关注。
那么孔雀石绿到底能否致癌呢?
孔雀石绿是一种化学染料,同时又具有*灭霉菌的药效,一度被当成化学消毒剂,在水产养殖疾病防治中被广泛使用。
因价廉、易得、高效、用量少,在没有被列为禁用药物之前,曾是水产养殖教科书里推荐使用的药物。
后来,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发现它在动物体内有潜在致畸、致癌作用,可能会危害人类健康,2002年,农业部在193号公告中将其列为了禁用渔药。
孔雀石绿对人体是否有害的研究
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重视。
不过,迄今为止,
研究都是停留在动物实验水平。
世界癌症组织在对危害物质的致癌性强度进行分类时,孔雀石绿未被分级。
2008年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第70次会议报道了对孔雀石绿等的毒理学评价数据,只有一些证据表明其对动物的危害,结论是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孔雀石绿对人体有致癌作用。
目前认为任何致癌物质只有了解其剂量和接触时间的长短,才能够合理地评估其真正的致癌能力,对于孔雀石绿也是一样。我们采用暴露限值或暴露边界比(MOE)方法对其进行评估,按照JECFA现行的对遗传性致癌物与健康相关的MOE风险指数10000(值越大,越安全,如果MOE值低于10000,则认为有健康风险)来推算:一个体重为60 kg的人,假设其一天摄食的鱼肉为300g,则鱼肉中孔雀石绿的浓度要达到400µg/kg(ppb)(此值为健康风险的边缘值)才可能有健康风险。但从目前政府每年的监测结果来看,孔雀石绿阳性样品检测值基本都在5µg/kg以下,超过400 µg/kg的样品还从未出现过。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在正常食用鱼类的情况下,
对孔雀石绿致癌作用的恐慌是没有必要的。
之所以将孔雀石绿列为禁用渔药,是出于减少消费者健康风险的考虑,国际上如此,我国也同样。
从消费者角度考虑,要求尽可能降低孔雀石绿危害的愿望无可厚非,但是把风险大小简单化成“有”还是“没有”,并且用一些耸人听闻、悲天悯人的说法来吸引注意,只能是误导公众。
来源: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穆迎春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孙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