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更为值得注意的是,超过59%的居民指出,目前的公共体育设施无法满足自身的健身需求。
不少市民指出,目前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不可谓不到位,但“运动过程缺乏科学指导”、“布局没有针对性”、“器材较为滞后”、“缺乏必要的维护”等一系列原因都间接导致了部分市民的健身需求尚未得到满足。
(二)案例分析
1.社区:家门口的运动场难吸引年轻人
康健社区体育场是上海市首家社区体育场,2004年在徐汇区桂林西街168号首次开放。
11月中旬,东方网·纵相新闻来到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康健社区体育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临街的健身房,市民介绍,这里的健身房分为三类,为中老年人设置的乐活空间,提供给年轻人的乐刻运动坊以及为残障人士设置的康健苑。
乐活空间里大多是康复保健类设施。傍晚7时许,乐活空间里几乎每个器材都有老人在使用,粗略估算有30多人健身。老年人区域还有专业的体医指导专家志愿者现场指导。收费方面,乐活空间一年仅需缴纳888元,此外另免费赠送一个月的时间,价格十分亲民。
然而另一边,服务年轻人群的乐刻运动坊则少人问津。记者现场只看到了两个人正在使用跑步机,二楼的私教场馆更是空无一人。
但据记者观察,乐刻运动坊中的健身器材和通风设施都很先进,全年24小时开放,一年1999元的价格也比市场上的健身房便宜了不少。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等多方面原因,便宜实惠、设施优良的项目似乎并没有得到年轻群体的青睐。
在走访中,记者的另一大感受是,科技元素在社区体育场也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智能门禁、节能、摄像头监管、灯光控制、智能人体检测、客流量监管等,从安防、能耗、便捷、科技等层面智能化管理,有效提升健身者运动健身的便利性与舒适性,降低运营管理人力成本。
紧跟科技发展脚步,时刻更新体育服务内涵,似乎给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提供了相对不错的范本。
2.公园:休闲与体育的融合
今年9月,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来到了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大华社区内的大华行知公园,这是上海第一个社区体育主题公园。
由于大华行知公园周边住宅区密集,步行距离15分钟内的小区超过20个,大华行知公园成了周边居民锻炼的首选场所,人流如织成为了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