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是由于化脓菌通过咽鼓管进入耳室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慢性者,则常为急性者长期迁延不愈的结果。中医称之为“耳脓”,俗称“闹耳底子”。
本病多因外感风火热毒所致,若因热毒留恋不清,迁延不愈,或愈后反复发作,则转成慢性。
证见:
急性者,耳内突发剧烈胀痛、跳痛或刺痛,牵扯半侧头痛。听力减退,未穿破时,可见鼓膜外凸、充血,或变为赭红或紫蓝色:若鼓膜穿孔,则疼痛即时减轻,而见耳内有脓血流出。
慢性者,往往有急性病史,多反复发作,耳内流脓,或常流脓水,时多时少,经久不愈,并可有头晕,耳鸣,听力减退。
治法:
急性者
治宜:疏风清火。
方药:柴胡,龙胆草,黄芩,栀子,薄荷,苦丁茶,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生地,丹皮。
慢性者
治宜:滋阴清火。
方药:成药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每服2丸,日服二~三次。
外治法:
有脓血流出时,先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菌药水清洗外耳道,洗净擦干后,(将冰黄油滴入耳中,每次七、八滴,再用消毒棉球塞住耳道口,每日两次。(急、慢性者皆可用之)
[附]
冰黄油方剂和制备方法:
黄柏,香油,桔矾,冰片,先将香油加热,将黄柏于其中,炸黑存性,取出,再与枯矾、冰片共研极细,再入炸黄柏的香油中搅为稀糊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