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是许多打工人每周的噩梦。
每个工人阶级估计都经历过 :早上提着刚买的早饭朝公司的打卡范围飞奔,又或者,晚上舒舒服服躺在家里却发现忘记打卡。
不瞒各位,我工作时的桌面就是这样↑
当然 ,如果你说你的工作不需要打卡,那请接受我送出的成吨柠檬。
这个时候,我们总会怀疑,打卡这种万恶的制度,是怎么来的?
打卡,是真的有一张卡吗?
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大批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成为了资本社会中的一颗颗可替换螺丝钉,当时的资本家支付薪水的标准是多是固定工资固定工时,或者计件工资。
而随着工人运动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家的工厂越来越大 ,所需管理的工人也越来 越多,这使得记录每个工人何时上班、何时下班的需求更为迫切。
1855 年,在两次工业革命的中心英国,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发明了万恶的世界上第一种“打卡机”。
每个工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金属“卡”,存放在旁边的柜子上,到达工作地点后,每个工人选好自己的“卡”,将卡插到卡槽中(图中 d 处)。
然后打卡机内部的装置就会 将“卡”送到代表时间到达短的转轴槽中,转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槽(比方说每十分钟为一个时间段设置槽,可以将上班时间精确到 10 分钟)。
这样,当所有工人都到达了岗位时,管理者就会将打卡机打开,记录下 每张“卡”到达的时间,并将“卡”再次放到旁边的柜子中,以便工人们下班时再次记录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