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蛾的幼虫像蚕宝宝一样沉睡在泥土中。
侥幸未被真菌感染的幼虫将来就有机会蜕变成蛾出土。这时有一种孢子,会经过水而渗透到地下专门找没有机会蜕变成蛾出土的幼虫寄生,它就伸出菌丝进入虫体内部,吸收其养料并生长发育,菌丝繁殖蔓延,并环绕成团。形成菌核(一般在蝙蝠蛾幼虫5龄以后,幼虫体内的五脏六腑就被菌丝消耗殆尽,幼虫死亡,只留下一个被菌丝填满的躯壳。冬虫夏草菌没有了食物来源,便安然进入菌核期)。
5龄蝙蝠蛾幼虫被菌丝消耗殆尽,直至爬到接近地表
到最后,菌核充满虫体,受真菌感染的幼虫,逐渐蠕动到距地表二至三厘米的地方,头上尾下而死,死幼虫只剩下一层皮。此时正好是冬天,就是所谓的冬虫。
受真菌感染的幼虫,菌核充满虫体,子座开始出现。
慢慢变化,向着虫草的形状改变,子座慢慢形成。
在来年的5月天气转暖时,菌丝体就会从冬虫的头部慢慢萌发长出黄或浅褐色的菌座,生长后冒出地面呈草梗状,就形成我们平时见到的夏草。 因为它的子实体长度只有几厘米,而它所寄生的蝙蝠蛾幼虫又是在地下深处活动,子实体很难伸出地表。这时潜伏在虫体内的菌丝迅速行动,长出子实体,子实体伸出地面后,就可以散发孢子传播下一代了。入夏以后,子实体像雨后春笋,迅速钻出地面,亭亭玉立在植物群落之中,这个季节正是采挖虫草的好时机。
虫草刚挖出来,身体的皱褶还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