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蛉子被认为是鸣虫界的“小精灵”,它因清脆动听的叫声与玲珑小巧的外形广受喜爱。它属蟋蟀科昆虫,多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湖南等地,上海的公园内也能见到。
金铃子的鸣叫声为“铃、铃、铃、玲”,连续不断,好似一串金铃在连续摇动,声音十分清脆动听,圆浑悦耳,音色美妙,它在鸣叫时常常停立不动,后肢略屈。
金蛉子不管在白天还是夜晚都会鸣叫,而且延续时间很长,一次鸣叫时间可长达2~3分钟,白天比夜晚叫的更欢,尤其天气晴朗时鸣叫得最为起劲。
它的体长大约在7~9毫米之间,宽约3.5毫米,是袖珍版的蟋蟀。头上长有一对细长的触须,长度可超过其身长的1倍,这对长须子让它显得异常可爱。
金蛉子全身有好几种颜色:眼睛为绿色,翅为金色,触须底部是褐色、中间是白色,尖端是黑色,有趣而奇特。
金蛉子喜欢群居,只要发现1只,就常常能在同一株植物上找出多只金铃子,可用口径较大的玻璃瓶捕捉(瓶口上套一个用纸做成的纸漏斗,剪去尖头,将漏斗口插在瓶内。)捕捉时将纸漏斗对准金蛉子的头部,用另一只手从虫背后将其扑住。此虫有趋光性,此时它会主动地往光亮的玻璃瓶口跃入。
饲养金蛉子的饲养器种类较多,有竹制的、木制的,有用牛角制的,也有塑料质或有机玻璃质的,但都必须注意留有通气孔,否则会将它闷死。盒底部还应另外有个圆洞,并有活塞,便于添放食物和虫子进出。
捕捉回来的金蛉子不可混养,但1只雄虫独鸣,时间长了就会疲劳,尤其进入冬天之后,鸣叫次数减少或根本不鸣叫。这时可以放1只雌虫到雄虫盒中去,用以刺激雄虫鸣叫,这种做法玩虫界称之为“下雌”。过半天后再把雌虫取出,雄虫又会鸣叫好一段时间。
饲养金蛉子的食料可以多样化,经常调换品种,可供投喂的有南瓜、胡萝卜、苹果、荸荠、梨子、黄瓜、嫩菜叶、米饭等,而且还可喂点蚜虫、苍蝇、蚊子等小虫。不论喂那种饲料,都应要求新鲜、清洁,要及时清除残余食物及粪便等污物,保证其环境卫生和空气畅通。
还要注意的是,金蛉子身体娇小而嫩弱,不能用人吃的熟菜类食物喂它,不能让它吃到有碱、盐、油、辣、酸等味的东西,而且要经常喂点象黄瓜、梨子、西瓜皮等含水量多的食物,或喂点略带水分的菜叶之类,因为这种虫比较不耐干渴。
最好隔几天让它在水中洗浴一次,这是金蛉子很喜欢的,可用杯子盛半杯水,让虫在水中游泳,并让它爬在杯壁上休息,理须,最后放回饲养器中。进入秋季后期,要注意为它保暖,将虫养在较小的木质或塑料质小盒子中。到了冬季严寒时期,宜将虫盒揣在衣带里保暖,使其尽可能活的长久些。
到了冬季,虫的体质已很衰弱,喂食需格外注意。据有经验的养虫者透露,冬季衰老死亡的金蛉子仅占死亡总量的小部分,大部分是由于被食物粘贴在身上所致,还有一些因投喂的水果块太大而被压死或砸死。所以除注意不能让剩余食物发粘外,还要注意水果必须切得比较细小才能投喂。
金蛉子除了野外捕捉,还可去市场购买。购买时可从下面4个方面进行挑选,确保买到的虫品相优良。
1.根据羽化成虫的时间挑选
金蛉子寿命长短常因其羽化成虫的时间不同而有所区别。其羽化成虫有3个时期:第一批是立秋前羽化的,第2批是8月底羽化的,第3批是在10月上旬羽化的。这3种金蛉子,以8月底羽化的虫子体质最好,寿命最长,若保暖工作做的好,能活到春节之后。其次是立秋前羽化的金蛉子,这种虫大多数可活至1月份。而晚秋羽化的那批虫子体质最差,一般只能养到11~12月份。
2.从体形和体色上来挑选
体形要求大一些,2只后腿应紧靠身体,两根触须要等长,因为触须是姿态美的一个重要部分,以细为美。对金蛉子的前翅要求与其他鸣虫要前翅厚,而对金蛉子则要求翅薄,因翅薄鸣声如铃,回音大,富有金属音。颜色以金黄色为最佳,带黑色者次之,腹部灰绿色说明年轻,精力比较旺盛,腹部黑色者太老熟。眼睛黄绿色者称为“翠眼”、"碧眼“,有的金蛉子的眼睛1只绿1只黄,属“鸳鸯眼”,为难得的佳品。
3.从鸣声来挑选
金蛉子的鸣声,要选厚重而洪亮、连续鸣叫时间长的。另外,关于鸣叫时的姿态,要选鸣叫时正身鸣叫的,这种虫体格强壮。而侧身鸣叫者大多体弱或较为衰老者。最后一点是,能在光滑的玻璃瓶上自由爬行者为体格强健的,在玻璃上爬行时打滑者即为衰老体弱者 。
有些爱好者认为虫的产地不同,鸣叫声也会有差别,四川峨眉山、江西庐山、安徽黄山以及南京地区分别被认为那里出产的虫叫声最好听。但将这几个产地的虫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鸣声,发现其鸣声的响亮程度和音质的悦耳程度都大体相近,无法分出高下,因此按出产地来区分金铃子的优劣没有根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