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说“蜀山兀,阿房出”,而在蜀山以西,绵延百万平方公里的世界屋脊上栖息着一种和蜀山一样“秃顶”的猛禽,它就是今天日历的主角——高山兀鹫(Gyps himalayensis),英文名Himalayan vulture,也叫Himalayan griffon vulture。
高山兀鹫。图片:Sahana M / Wikimedia Commons
以山为名高山兀鹫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及其临近的高海拔山系,这些地区绝大部分在我国境内。学名中的种加词himalayensis就是喜马拉雅山脉的意思。而兀鹫属的属名Gyps,和英文名里的Griffon,源自古希腊语中的“狮鹫”。充分表达了人们见到这个物种巨大的身躯和宽阔的翼展时的惊愕,只有传说中的物种才能匹配。
从中文的鹫字拆解来看也足够突出它们的特点,京是指人迹罕至的高山,尤是表示“格外、特别”的形容词,合在一起的"就"字意为极高的山峰。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大鸟称为鹫类。故《禽经》有云“雕以周之,鹫以就之。”
飞翔于积雪高山之间。图片:Imran Shah / Wikimedia Commons
现存的17种旧大陆的鹫类通过现代分子分类学的分析比较,被划分为秃鹫亚科(Aegypiinae)和胡兀鹫亚科(Gypaetinae)。为了更好区分同属秃鹫亚科的两个分支,我们分别使用“秃鹫(Aegypius monachus)”和“兀鹫(G. fulvus)”来称呼两个分支的代表物种。
高山兀鹫曾作为兀鹫的亚种,和兀鹫外观上非常相近。但在体型、羽色、活动海拔上都有一些差异,在我国新疆地区两者存在重叠分布。学者长期的野外观察发现,新疆天山地区的高山兀鹫和青藏高原的高山兀鹫在外观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分布区域也有着上千公里的隔离。天山地区的高山兀鹫是否应被视作新的亚种甚至种,则需要更科学的分类方法来进一步验证。
追求远方高山兀鹫和南非兀鹫(G. coprotheres)以120厘米的体长共享兀鹫属内体型最大的称号。体重也高达8~12公斤,达到了现存鸟类中最大的可飞行体重。巨大的身形使它们的繁殖周期和性成熟周期也非常漫长。
由于青藏高原气候恶劣,野生动物和牲畜很难熬过漫长的寒冬,死去的动物为高山兀鹫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所以高山兀鹫会选择在隆冬集群营巢繁殖。1月~3月间产卵,每窝产卵1~2枚,卵重220~250克,经过54~58天的孵化,3月~5月时破壳,雏鸟体重160~180克。经过5~6个月的育雏期,最早也要8月下旬才能够羽翼丰满,离开繁殖的崖壁跟随鹫群共同生活。食物不足的年景有些雏鸟会滞留到10月才能离巢。
兀鹫属都有宽大的翅膀。图片:José Antonio Lagier Martin / Wikimedia Commons
繁殖期结束后,高山兀鹫就会开始由高海拔向低海拔地区的游荡行为。成鸟的游荡范围相对较近,而需要多年才能性成熟的亚成鸟则会选择去更远的地方游荡,有些个体一年内的游荡旅程可达1~3万公里。追求“诗和远方”,可以说是非常文艺的兀鹫了。
科研人员为不丹和尼泊尔繁殖的高山兀鹫佩戴了GPS定位装置后发现,不参与繁殖的个体会前往我国西北部甚至蒙古度夏。这条航线需要它们拥有穿越全世界最高山脉的能力,这不仅使它们成为了飞行高度最高的鸟类之一,也让世居高原的人们相信,它们是离天神最近的生物。
为了适应高原食腐生活,高山兀鹫的生理特征产生了适应性的进化。头颈看似裸露,实则有一层细密的绒毛覆盖,在进食时不易被弄脏,也可以通过伸缩颈部增减散热面积来调节体温,应对高海拔地区显著的昼夜温差。粗壮的喙可以轻松地撕开坚韧的动物皮毛,因为基本不再需要捕*活动物,所以猛禽的武器——脚和爪有了明显的退化。高浓度的胃酸不仅可以提高对尸体的消化率,还可以*死腐肉中的多数病原体,对病原体所产生的各种毒素也有很高的耐受度。可达3米的宽阔翼展和敏锐的视觉帮助它们轻松地留空翱翔,可以在更广泛的区域搜索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