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一部电影的诞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艰辛的生产及发行过程。从开发到发行放映一般都需要经历以下流程:
第一,是电影的开发与投资阶段。在该阶段,会完成电影的初步构思、电影立项、开发剧本、确定导演以及主要角色等前期准备工作。同时也会为后续电影的制作募集资金。
第二,是电影的制作与后期阶段。在该阶段,电影的制作单位会完成电影的摄制、后期制作等工作。该阶段参与主体较多,包括但不限于导演、演员、美工、特效等剧组成员,以及配音、后期制作公司等。
第三,是电影的宣传与发行阶段。发行方、宣传方会根据电影获取的公映许可证的时间和院线档期情况,组织电影的宣传和发行工作。发行公司不仅包括传统的院线发行公司,也包括互联网发行公司,比如猫眼电影等。
第四,是电影的放映与播放阶段。在该阶段,电影会在院线、新媒体等各渠道放映/播放,同时还会涉及到衍生品销售等工作。
以上四个阶段完成后,才会来到电影的收获时刻,那就是票房到底有多少?但不急着算账,我们先来看下,有哪些主体可以参与切票房蛋糕。
可能参与收益分配的主体1. 投资环节
(投资主体类型)
图片
在投资环节,投资人按照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独家投资以及联合投资。独家投资指单个出资方全额投资,这在目前的电影行业中较为少见。联合投资指多个投资方联合进行投资,这种投资方式较为常见。对于具体的联合投资主体而言,可能包括纯投资人(不参与具体的制作、发行等工作,只投入资金或其他资源)、承制方、发行方等。
2. 制作环节
(其他分配主体:制作环节主创人员)
图片
除了前述投资主体外,参与电影制作的主创人员也可能根据聘用协议的约定获得电影的收益分成。近些年来,一些知名导演和主演也热衷成为电影的投资人以及出品方,宁可前期自降片酬,后期一同参与票房的分配。业内传为美谈的是,吴京在《战狼2》中,自掏腰包参与投资,后期赚得盆满钵满。当然投资有风险,演员也得谨慎!3. 发行环节示意图4(发行方式)
图片
国内的影片发行主要包括院线发行以及新媒体发行。
就院线发行而言,分为普通发行与保底发行。普通发行就是由发行方在可分账票房的基础上收取一定比例的发行代理费用。保底发行也是一种常见的院线发行模式,与普通发行合同不同的是,保底发行合同的发行方向出品方承诺影片的发行收益需要达到一个固定金额,否则发行方将以自有资金补足差额部分,这其中又分为两种:
(1)是发行方买断,如果票房达不到保底票房,对赌失败,发行方承担损失;如果票房达到保底票房,对赌成功,发行方将获得保底票房之外的全部超额收益;
(2)是在保底票房的基础上,就高出的票房,出品方和发行方按一定比例阶梯分账。春节大热的《你好,李焕英》就采用了保底发行,约定的保底的票房为15亿。所以大家可以算下,这次是贾玲赚了多,还是发行方赚得多呢?
不同情形的分账模式现在可以来算下这个票房的帐是怎么分的了:
1. 院线
一般情况下,院线电影按照如下模式进行分账:
(院线分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