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婚恋都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虽然古代社会对婚礼有诸多限制,但依然没有扑灭人们心中的熊熊爱火。“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中的爱情唯既唯美又执着;“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是忠贞不渝的真实写照。
盛唐诗人李白虽天性洒脱,但在遇到爱情难题时,也不禁变得儿女情长:“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虽然相思之情很炽热,但爱情总会留下诸多遗憾,“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如果爱情是一杯醉人的美酒,那么敢爱敢恨的人就会醉生梦死;假若相思是一种闲愁,总会让人魂牵梦绕欲罢不能,那么沉浸于相思中的人,就像一枝满含无尽哀愁的梅花,“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笔者认为正因为有刻骨铭心的爱情,才会让人类生生不息、世代繁衍。古代人的爱情之所以充满无奈的叹息,主要是因为封建礼制的束缚。虽然含情男女可以拥有七情六欲,但在婚恋大事上必须要,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在过于严苛的封建礼制迫害下,有多少痴男怨女不得不劳燕凤飞。《孔雀东南飞》中的凄美爱情,正是对封建礼教的泣泪控诉。笔者认为虽然封建婚制过于严苛,但也不能因此而否定古代婚俗文化。毕竟作为习俗文化中的重要分支,有很多有趣的婚俗依然值得探究。
古代婚俗之别具一格的黄昏迎亲“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
这是一段流行于民国时期的证婚词,每一句都蕴含着对美好姻缘的祝福。
据史料记载,早在夏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婚姻习俗。只不过当时并没有形成,类似于商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到了西周之后《周礼》形成,对社会各个方面都做出了礼制规定。可以说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百姓,都需要遵守《周礼》所规定的礼仪制度。
“三书六礼”礼俗就源于西周,当时社会将其称作“婚姻六礼”。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种婚礼制度形成之后,不仅填补了古代婚礼的空白,而且也为后世历代婚姻习俗,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重要影响。
至此古代婚姻礼俗正式形成,在众多婚俗中,有一个令现代人都十分费解的婚礼习俗。那就是为什么古代人会在晚上结婚?而且直到现代社会的南方大部分地区,也依然延续了这个诞生了几千年的婚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