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世界平均寿命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被称为“人生100年时代”,医学博士奥真也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化,‘人生120年时代’也带有现实感。 很多癌症已经不是不治之症了”——。
※本文重新编辑了奥真也《战胜“生存差距”时代的世界最先进的健康战略》( 』(KADOKAWA )的一部分。
■日本人的平均寿命超过50岁是在战后以后
追寻日本人的平均寿命( 0岁人的平均寿命=出生时平均寿命)的大致推移,就会发现意外的事实。
比如江户时代,日本人的平均寿命是35岁左右。 到了明治时代也没什么变化,据说是30多岁后半左右。
人类五十年——这是织田信长吟诵的《敦盛》中的一节,别说战国时代了,无论是江户时代还是明治时代,日本人的平均寿命都远远不及50年。 原来信长的“人类五十年”是比喻与天界相比人类人生的虚幻,不是平均寿命的事。
其实,日本人的平均寿命超过50岁是从战后开始的。 据厚生省(现厚生劳动省)称,1947年的平均寿命为男性50.06岁,女性53.96岁。 这里第一次男女都超过了50岁。 终于到了70~80年前,日本人活了50年才终于实现了。
之后,随着战后的高度经济成长期,平均寿命也延长了,1971年男女都超过了70岁(男性70.17岁,女性75.58岁)。 在WHO (世界卫生组织) 2018年发表的“世界平均寿命排行榜”中,日本在“男女平均寿命”中成为世界第一( 84.2岁)的世界级长寿国家。
■医疗的进化实现了“不死于疾病的时代”
实现这样的超长寿时代的背景是医疗技术的划时代的进化。
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和考察,但是综合起来,从生物学上来看人的极限寿命被认为是“120岁左右”。 也就是说“理论上可以活到120岁”。 那么,人类至今为止为什么不能完全达到其极限寿命呢? 其最大的理由是“因病半途而废”。
那是由于最新医疗技术的恩惠,与得了结核和肺炎就没有得救的时代相比,人类压倒性地“不再因病死亡”。
在医疗技术的进化中,划时代的事件是“抗生素的普及和实用化”吧。 由此,能够克服以前被称为“死病”的结核等传染病,对减少病死和延长平均寿命做出了很大贡献。
近年来,达菲等流感的强力治疗药也出现了,以奥普西博(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划时代的癌症治疗药也备受关注。
另外,期待对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艾滋病、被认为是疑难病症的肌肉营养不良等遗传疾病等有效果的新药也在不断被开发。
此外,利用iPS细胞(人工多能干细胞)技术等再生和替代内脏器官,引进机器人手术和AI诊断等——现在医疗技术也在各种领域不断进化,所有疾病都开始被克服。 可以说生病导致人死亡的“不死时代”马上就要到了。
■随着医疗的进化,攻略大敌“结核”
听到“构成死亡威胁的大病”,很多人会想到“癌症”。
据厚生劳动省透露,2018年日本人死因第一位是癌症,第二位是心脏病,第三位是衰老,第四位是脑血管疾病,第五位是肺炎。
长期以来,癌症一直占据着不可动摇的第一位,在此之前日本人最大的死因是“结核”,也就是传染病。 从世界范围来看,鼠疫、霍乱等传染病的流行也是一大死因。
但是,如上所述,随着青霉素等抗生素的普及,死于结核的人急剧减少。 随着医疗的进化,攻克了“传染病”这个巨大的敌人,之后的主要死因是向癌症、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转移。
而且被称为不治之症、最大病魔的癌症,也在新的治疗方法和新药的登场的推动下,克服程度确实在上升。
■很多癌症会得“不值得害怕”的病
例如,确立了利用“分子靶向药”的治疗,该药可以通过精确瞄准癌细胞进行个别癌症治疗。
开发了一种名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划时代的治疗药物,它能唤醒因癌细胞而沉默的免疫细胞,再次攻击癌细胞。
而且,许多企业现在正在进行使用具有感染癌细胞并使其溶解性质的肿瘤溶解性病毒的治疗药等新药的试验。
另外,隶属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 NIH )的小林久隆医生开发的“光免疫疗法”是由分子靶向药的“靶向疗法”和“近红外线的光化学反应”组合而成的新癌症治疗。 在日本,名为乐天医学日本公司(旧乐天阿司匹林公司)的初创企业获得了许可,从2018年开始进行临床试验。 2020年3月被申请批准,同年9月25日以头颈部癌为对象正式以“阿卡鲁斯”的名义被批准。
胃癌、直肠癌、大肠癌、乳腺癌等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不是不治之症,而是可以通过手术和治疗克服的“普通疾病”。 另外,血液癌白血病也已经从“不治之症名单”中几乎消失了。
大部分的癌症都是“不值得害怕的疾病”,癌症死亡率达到“零”的日子也绝对不远。
只是说不要误解,并不是所有的癌症都是“不值得害怕”的。 虽然可以克服的癌症会增加,但是即使有胰腺癌和胆管癌等现代医疗也存在克服困难的癌症。 因此,有必要认识到医疗技术有望进一步进化吧。
■在“交换”老化器官的时代
在迎来人生120年长生不老时代的我们所关注的医疗技术中,有将老化的器官替换成新的人工器官的“器官替代技术”。 也有器官交换中提供者(捐献者)的存在不可或缺的器官移植的方法,但如果与人工器官交换的话,不依赖捐献者的治疗是可能的。
其实,医疗现场已经进行了部分器官的交换。 比如把水晶体换成人工镜片的白内障手术可以说是很好的器官交换。 另外,向损伤的角膜移植由iPS细胞制成的片状角膜细胞的治疗也接近临床应用。
■不久肺、胃、关节也可以代替吧
关于心脏,将主动脉瓣替换成人工瓣的手术也是器官交换之一。 而且,现在除了使用iPS细胞技术的心肌片进入实用阶段外,还广泛使用被称为外部心脏的“辅助循环装置”。
关于肾脏,考虑到便携式透析治疗装置的实现日已近,将来也可以将肾脏本身总更换为人工肾脏吧。
现阶段还有很多研究开发和实验阶段的东西,除此之外的肺、胃、关节等在不久的将来也可以用人工器官代替吧。
“五脏六腑”要“总换”所有的内脏器官,使全身成为机器的身体,这是非常困难的吧。 但是,事实上,即使是部分器官,很多器官都进入了“受伤后可以更换”的时代。 器官替代会成为很大程度上左右不死时代走向的因素吧。
■引进ai诊断,“误诊”骤减
无论医疗技术的飞跃发展带来了多少最新的治疗方法,如果治疗前阶段的医生诊断(判断)错误的话,就没有元也没有子。 为了克服疾病,消除诊断过程中最初的“误诊”成为重要的课题。
作为为此而做出的努力,期待很大的是引进基于AI (人工智能)的诊断。 很多误诊都是由于医生的想法和疲劳等因素影响的判断错误而产生的。 那样的话,没有人类的想法和疲劳的AI反而可以稳定正确地诊断。 由于AI的引进,“因为是人,所以有错误”的人为错误导致的误诊风险急剧减少。
此外,AI与IT技术具有很高的兼容性,有助于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诊断和自动诊断。 在医疗世界,特别是在“诊断”领域,在不远的将来,AI进行数据分析和查询,由人类医生进行最终检查和参考其结果的诊断的风格会成为主流吧。
克服癌症、更换人工器官、AI诊断导致误诊锐减等医疗技术带来的“病死风险锐减”,强烈推动了人生120年的不死时代、超长寿时代的到来。
----------
埼玉医科大学综合医疗中心客座教授奥真也
关注我们,带你了解更多干细胞再生前沿资讯,私信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