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刘秦春/文、图(除署名名)
文化是流动的江河,而非静止的池塘。传统节日端午的文化习俗,正在上海这座大都市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上海市奉贤区的一块60平方米的“百草园”里,端午符号艾草从门上走下来,走进年轻家庭里,也融入到少年人的成长里。在节日的浓厚氛围里,文化传承与青春成长的故事也在艾草的香气中缓缓展开。
受访者供图
不再只是端午符号
“起初只是为了让喜欢种地的居民有个去处,却意外地在这片地开辟出了‘和草园’,被社区老老少少当作块宝。”上海市奉贤区金海街道金水和苑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主任胡建华如是说。这块小园子不仅满足了居民回归田园的愿望,还成了青少年教育的活教材。
不仅室外有“和草园”,金水和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面还有“和草堂”,柜子里摆放着近两年从草药园子里丰收的果实,既有艾草,也有仙鹤草、薄荷,种类多样。社区特邀奉贤区中医医院原副院长沈士明医生作为常驻专家,在社区里开展中草药知识讲座,在草药园里现场教学中草药种植技术。
一草引来满园香,在“和草园”项目的吸引下,三甲医院、中医药大学专家也来到社区,先后开展了合理用药进社区、专家义诊、中医养生等活动。为青少年儿童普及中草药知识,为未成年人提供学习实践基地,开展识草药、知药理活动,弘扬中医药文化。
“艾草不单是端午的符号,它从门上走下来,走进了我们的生活里,也走进了孩子们的成长体验里。”家长陈彬分享道。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今年4月份举办的艾草饺子活动,让她和儿子盛芃程大开眼界:“原来艾草不仅能挂在门上防蚊,还能成为餐桌上的美食。”
盛芃程是上外附中八年级学生,“和草园”在他的青春里占有很大一部分。他和妈妈是这片草药园子的忠实爱好者,从开园起就深度参与各项活动,他更以小老师的身份带领更多同学走进“和草园”,走近中草药。
在陈彬看来,这样的经历对盛芃程来说是宝贵的财富,不仅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与组织能力,更为他日后的社会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现代社会,这样一种回归传统、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对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及对公益事业的热心,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当孩子们亲手触摸园子里的每一株草药,他们的眼里闪烁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从播种到收获,每一个环节他们都参与其中,通过直观的体验式学习,中草药不再只是书本上的名词,而是活生生的生命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生,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知识和乐趣。
发现一片“新大陆”
“谁知道呢?原来艾草还可以用来擀饺子皮包饺子吃。”“和草园”开启了陈彬和盛芃程探索传统中草药文化的奇妙之门。这片小小的草药园,犹如一阵清风,吹散了都市生活里的尘埃,让这个现代家庭重新发现与拥抱传统文化习俗。
端午时节,艾草在这个社区被赋予了更深的情感寄托。除了传统的悬挂艾草,社区还创新性地将艾草融入手工艺创作当中,如艾草香囊、草药团、药枕等等,甚至还将艾草装饰于台灯之上,既美观又富有创意。在这里,似乎艾草变得万能起来。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不仅丰富了节日的庆祝形式,更让年轻一代在参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温度。
去年,奉贤区青溪中学的八年级学生陆珈琦对艾草、金银花、蒲公英等中草药的认知还和大多数人一样仅仅停留于表面,但随着每一次走进园子里,他的世界开始斑斓起来。他跟着妈妈瞿佳一起用园子里长成的中草药制作香囊,那些艾草、薄荷、金银花、紫苏叶,经由他的手变成了蕴含祝福的美好信物。他把自己的心意送给了妈妈和妹妹。
端午节对于陆珈琦而言,从前是奶奶门口挂着的那一束艾草。但在参与活动之后,现在艾草对于他而言有了更丰富的含义,它成了传统文化与家庭情感间的纽带,也成了他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课。
受访者供图
瞿佳陪伴并见证了“和草园”给珈琦带来的成长与变化。她说:“他变得更细心,对大自然充满兴趣,对中草药表现出了浓厚的热情。这些活动,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情感与责任感的培养,可以让他从中获取成长的养分和力量。”
“我们相信,传统与创新的融合,能激发出无限可能。”胡建华说。端午必备的艾草,不再只是简单的习俗延续,它成为了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文化自信,更是当代青年与青少年共同成长的见证。
端午未至,艾香已浓。在这个充满故事的节日里,每一片艾草都承载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每一份手工制品都寄托着对传统文化的美好希冀。金水和苑社区的青年家长与青少年,正以他们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全新端午记忆,让古老的习俗在现代社会中绽放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