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经常有家长问我具体怎么共情,举我自己和孩子的一个小例子,2017年4月份,孩子还上着学,下课跟班级一个男孩子打架了,互相都打了,我接儿子放学,我们是走路回家,从他一出校门,边走边开始跟我说这件事情,是一边生气,气哼哼说的,说那个男孩子讨厌,先动手的,然后自己动手的,说要回去找老师找他家长。这是孩子倾诉的过程,孩子在这个倾诉过程其实气愤已经在开始减弱了。
接着我开始复述并询问确认,“下课时候,那个男孩子手欠推你了,你也推他了,打起来了,是吗?你是觉得他不应该推你,你很生气,是吗?”。孩子说是的,非常气,再一次表示要回去找老师找家长。确认了过程与孩子说的没有出入,这步非常重要,家长会经常以自己的想法强加孩子,家长听到后认为的,有时也未必是事实,所以要确认听到的是否和孩子叙述的一致,同时也是继续缓和孩子的气愤。
接着询问“那怎么办呢,你还是要回去找老师家长?”儿子说是,找家长,让家长回去揍他。我说行,我带你回去找去,说完我就拉着他回头往学校走,结果儿子把我拉住,说算了吧,我问“为什么”,儿子说,这个孩子经常性的讨人厌,家长也管不了他,说了也没用。我又说“看把我儿子气这样了,回去找吧”,儿子坚决不回去,“那你还生气吗,以后再打架怎么办”,儿子说不生气了,以后尽量离他远点。至此,孩子情绪解决了,方法孩子自己找到了。孩子恢复这几年里翻旧账,发生各种事情,基本都是如此处理。
共情过程的注意事项:
一,大人要情绪平和,如果孩子出的问题是大人不能接受的,自己情绪上头,暂时不要马上说话。
二,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就批评下结论。
三,所有的包括事情过程,孩子情绪,解决办法,都要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来,不要大人替代包办。
四,对孩子的解决方法不可以否定责备劝导。无论解决方法有多么的荒谬错误,都给予情感上的支持,语言上的支持,必要时也可以行动上的支持(这步基本用不到)。不敢支持孩子都只是自己的恐惧,自己的不信任孩子,怕万一孩子那么做了怎么办,比如孩子说“我要弄si他”,大人可能就不敢接了,大人先害怕了,大人对自己曾经对孩子的教育自信些,除非真没教过孩子弄si人是犯法的。
五,语言使用上,尽量贴近自家说法方式,避免书面化,也避免主观断定,比如“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很气愤”,这种说法比较书面语,心理学都源于西方,都是英语思维,并不是汉语思维,孩子听了或许会冒火,嘴里不说,心里也会想“你知道个屁,你啥也不知道”。每家相处方式,每个孩子能接受的语言方式也不同,需要融会贯通。我常说“看把我儿子气的,脸都气红了”。看见孩子的情绪,既是疗愈孩子的开始,也是疗愈自己,曾经的不被看见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