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本人就是你所做事情的积累,若你不断重复正确的行为,成功就不再只是一个状态,而是一个你亲手打造的习惯。——加里·勒
01.好习惯,让人受益终生
每个人都有种种习惯,身为父母,都希望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因为一个人的习惯,直接影响未来的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就像转动的车轮,具有惯性,一旦开始转动,便很难停下来。
我有一个小学同学叫明明,她是个性格迷糊、容易丢三落四的女孩儿。在老师眼里,她是个让人“有点头疼”的学生。
不是今天落了数学作业,就是没带语文课本。
对此,老师没少批评她。
明明的校服总是脏脏的,班里的同学给她起外号叫“野孩子”,说她没人管。
家长会的那一天,明明的爸爸来了。他穿了一件脏兮兮的跨栏背心,还记错了时间。
当家长们正在全神贯注听老师讲话时,他一脸抱歉地走进教室。所有人都对他行注目礼......
父母的日常行为习惯,对孩子有着巨大的影响。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好习惯。”
父母要在小时候,就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
要告诉孩子:生活可以五颜六色,但绝不能乱七八糟。
好的习惯,能让孩子受益终生。
02.勿以恶小而为之
有一种心理学效应,叫做“破窗效应”。
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会诱使人们纷纷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导致不同的结果,不只是第一扇破窗,人们的漠视与纵容才是背后真正的推手。
人与环境的影响是相互的。
如果第一扇破窗有人修理,第一个街边的垃圾有人捡起,结果会截然不同。
人的习惯也是如此。
偶然一次轻微的过错,如果能够及时纠正,就不会最终酿成悲剧。
一位少年犯在回忆过往经历时,讲到妈妈对自己的影响。
5岁的时候,妈妈带他乘坐公共汽车,当时他的身高已经超过购票标准线。他刚想提醒妈妈买票,还没开口,妈妈就把他的脑袋摁下去......
下车后,妈妈得意地对他说:
“今天上车没花钱,孩子你学到了吗?”
第二次乘车时,不用妈妈提醒,他就十分自觉把腿一屈,于是又没买票。
从此以后,这个男孩见便宜就想占,养成了不劳而获的习惯。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不择手段,最终走向犯罪了犯罪的道路。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不要轻视任何恶行,不要忽视任何坏习惯。
一个人如果不断做出恶行,日积月累,他的灵魂也会变得邪恶起来。
03.不同年龄阶段的习惯
从成长教育的观点来看,人的一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个人要想更好地成长,就要在下一个成长期到来之前,培养起良好的习惯。
也就是说,不同年龄要培养的习惯不一样,习惯需要提前培养。
那么,在孩子成长中的关键期中,需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0-3岁婴儿期:
对于0-3岁婴儿期的孩子来说,最核心的成长目标是身体的发育,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规律的作息、饮食等生活习惯。
在此基础上需要培养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能够自己穿衣穿鞋洗脸等等。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不要全程代劳。
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肌肉力量,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从心里觉得自己是棒棒的宝宝。
◆3-6岁幼儿期:
对于3-6岁幼儿期的孩子来说,幼儿园生活让孩子开始更多的社会交往。
这个阶段,需要培养孩子确表达情绪的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阅读的习惯、运动的习惯等等。
前两项是社会交往能力的要求,后两项则是对未来要面临的小学生活所做的准备。
这个时候的习惯培养好了,到了小学就很容易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