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个家庭都有难处。到底有多难?可能连当事人也说不清楚。
蒙泰格尼说过:“管理一个家庭的麻烦,并不少于治理一个国家。”
《大学》里说:“治国在齐其家。”
显然,管理家庭,和管理国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引起了“蝴蝶效应”,那就会变成龙卷风;一件大事,如果大家都能隐忍、面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不难发现,当一个家庭不顺的时候,做好以下几件事,事态就可控了,转忧为喜。
02
第一,家长自我反思,当好“领头羊”。
老话说:“至孝父心宽,父慈子更孝。”
从家庭管理上来说,父母率先垂范的作用很重要。如果家庭的主梁都歪了,那么整个家庭都会歪歪扭扭的。
而父母作为高层的人,是没有人去监督的。因而,要强化自我监督。正如曾子所言:“一日三省吾身。”
春秋时,齐景公问晏子,君子应该如何治理国家。
晏子说:“启用贤惠的人,用品行来引领人民;向下索要财物,需要节制;多听下层人的建议;不要因为高兴就打赏,也不要因为生气就处罚。”
“不事骄行而尚同,其民安乐而相亲”,高层的人做好了,底层的人安居乐业了,大家都会相亲相爱。
作为管事的人,千万不要“居高临下”,而是做出谦卑的姿态,家庭的氛围就会得到改变。
03
第二,坚持过节俭的生活,增加“存款”。
明朝皇帝朱元璋,他常常说:“自昔有国家者,未有不以勤而兴,以逸而废。”
他不仅把节俭当成习惯,还用来衡量身边人的德行。比方说,皇后过生日,只能小范围摆宴席,参加宴席的妃子、王子、大臣,只是得到了一碗肉。
有道是,有钱是一个家庭的底气。可是,大家都随意花钱,底气从何而来。
如果一个家庭中,两个人努力赚钱,另外几个人使劲花钱,就会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赚钱的人,越来越没有动力。
当家庭不顺的时候,多半和钱有关。越缺钱,越不顺,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本钱。此时,把钱抠住,想办法留下存款,是很有必要的。
有钱的家庭,处理问题的方法就简单了,因而扭转乾坤的可能性就提升了。
04
第三,推行群体决策,加强“沟通”。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家庭,“有话好好说”都变成了难题。
春秋时,齐桓公称霸一方。他的成功,离不开谋臣管仲。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和大家商量,找到最好的办法。
比方说,如何增加财富的问题上。齐桓公建议对人口、房屋、树木、牲畜等进行征税。管仲却建议,直接索要财物,这是会激发愤怒的。最好是管控商品流通的环节,从流通过程征税。这就是“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
在资源管控方面,管仲认为,要“唯官山海为可耳”。官府的人要亲自去管理,并且把资源带来的利益,适当分配给普通人。
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一个人想不到的事情,一群人就可以想到了。如果大家都没有办法,那就把建议拿出来,综合一下,也是会有眉目的。
很多家庭,都是“父母说了算”,孩子只能执行;老人在家里,说话都得小心翼翼。这样的对话格局,需要改一改。
让每个人都有话说,说得上话,久而久之,家庭会有更多欢声笑语。尤其是外出赚钱的人,回到家,总要倾诉烦恼,甚至抱怨几句。
有个词语,叫“不吐不快”。就是告诉我们,让大家吐露心声,接着就快乐了。
05
第四,重新给家人定位,高效利用“劳动力”。
《晏子春秋》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齐景公要修建很大的房子,工人们没日没夜干活,风雨来了,也不能休息。
一转眼就到了秋天,房子还没有完工。大臣晏子很着急,又不知道如何开口。
有一天,齐景公请晏子喝酒。晏子假装有醉意,说:“秋天了,风一吹,庄稼就落了......可是,没有人收割呀。”
齐景公醍醐灌顶,让工人们回家了。
有这样一个观念:“农时就是命令。”
劳动力的安排,要根据农时来定夺,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就耽误了赚钱。
另外,一个家庭里,每一个人都要合理定位,如果劳动力在家做家务,老人在外赚钱,家庭就会举步维艰。这样的局面,需要及时做出调整。
劳动力越强的人,越要站在主要位置,劳动力较弱的人,做家务,孩子们努力读书。正确的位置,可以让每一个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家庭的利益,实现最大化。
06
当一个家庭不顺的时候,第一步就是“找到根本原因”。
通常来说,家庭不顺,是因为“缺钱、缺人品、缺劳力、缺目标、缺资金、缺人脉”等。问题找到了,然后对症下药。
根据家庭的变化,对家庭的矛盾、优势、缺点,进行动态管理。最困难的时候,要建立“台账”,让每个人都心中有数,各司其职。
古德在《家庭》里写道:“家庭是一项社会发明,其任务是将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
家是社会的组成单位,其根本目的是在社会上立足,并且促进社会的发展。单个的家庭和社会,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
做人,千万别算计家人的利益,而是对外获得利益。
越是困难时期,越要消除内耗。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