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和三伏天的关系,处暑与三伏什么关系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07-15 04:12:31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的一段时间,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

它是按照中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初伏和末伏固定都是10天,中伏则不固定,有时是10天,有时是20天。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2024年的三伏天具体时间如下:

• 初伏:2024年7月15日-7月24日(10天);

• 中伏:2024年7月25日-8月13日(20天);

• 末伏:2024年8月14日-8月23日(10天)。

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高温、高湿、高热,通常“三伏天”吹东南风,空气潮湿,给人非常闷热的感觉。在这个时期,人们需要注意防暑降温,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高温条件下作业时应当缩短工作时间,同时注意饮食清淡、营养均衡。

今年的三伏天总共40天,跨越了7、8月份,属于典型的“长三伏”。而且在入伏之前,我国多地已经提前开启高温“炙烤模式”。三伏天期间,由于副热带高压强盛,控制了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天气晴热高温,少雨,因此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在三伏天,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 初伏:暑热骤升,湿气未行,此时热重于湿,宜清热为主兼以祛湿。初伏时气温骤然升高,可能会产生食欲不振、心情烦躁等症状,在外工作者还可能会被暑气入侵甚至中暑发烧,所以要注意防暑。

• 中伏:气候变化大,时而烈日当空,时而雷雨阵阵,湿热并重,宜祛湿热。湿邪最易伤脾,常使人感到头昏身重、胸中烦闷、四肢无力、食欲不振。进入中伏,要格外注意饮食,既要清淡,又要富有营养且易于消化,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食物。

• 末伏:昼夜温差大,早晚较凉,而白天仍是热浪袭人,且此时已是立秋后,要注意“秋老虎”,气候特点为寒热交替,兼有燥邪伤津,宜祛寒湿的同时顾护津液。#记住三伏天# #三伏天解读#

处暑和三伏天的关系,处暑与三伏什么关系(1)

处暑和三伏天的关系,处暑与三伏什么关系(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