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拍一拍怎么可以一直拍,微信拍一拍设置在哪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07-26 10:55:15

最近微信又进行了一次内测更新,推出了服务号折叠的新功能。虽然只是一次灰度测试,但用户体验的变化很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微信拍一拍怎么可以一直拍,微信拍一拍设置在哪(1)

昨天,我注意到微信内测更新了一个小功能。

虽然是灰度内测,但是因为用户体验变化很大,我还是第一时间就觉察到了,相信如果其他同学也收到了内测,肯定也感知到了。

作为累计超10亿注册用户,月活超7亿的产品巨头,我们有足够的经验来预测,其每次所谓小更新带来的影响都不可低估。

还记得之前微信的“拍一拍”功能,据说只有几行代码,却瞬间引起了全网刷屏。

还有之前自带的表情动效、订阅号的推荐算法、群聊的折叠等等,有一说一,每次所谓小更新都是几多欢喜几多愁。

而这次镜同学看到微信又灰度测试了一个小功能——服务号折叠。

当然,我确信这是一个灰度测试而非热更新,因为我另一个微信号暂时还没有看到服务号折叠。

首先,服务号折叠取消了原服务号单独显示,而是把众多服务号聚合在了一起,如同订阅号一般。

回忆下,在服务号折叠前,用户在消息界面可以单独接收新通知,既可以角标强提醒,也可以小红点免打扰,甚至还能对某个服务号做置顶显示。

而现在,在服务号折叠功能上线后,我们需要先点开折叠后,才能看到聚合的各个服务通知,并且需要再次从众多通知记录里来回翻看,或许才能找到想要看的提醒。

先说用户影响。

在我看来,这个影响至少有两点。

首先,对于C端个人用户来说,影响有利有弊:

一方面消息免打扰,更符合微信一以贯之的“克制、纯粹”的设计理念,界面清爽了许多,高频蹦出的小红点、红色角标带来的通知压力得到了极大缓解,降低了用户对信息过载的焦虑。

另一方面,在相当程度上,的确也降低了用户的处理效率,尤其是对某些工具类服务号的办公依赖。

更让人难受的是,此次折叠后,服务通知的打开路径直接增加了两步——先要打开服务号、再要打开聚合的通知。

微信拍一拍怎么可以一直拍,微信拍一拍设置在哪(2)

图-↑ 用户需要多操作2步丨通知效率极大降低

信息过载的当下,增加两步操作约等于零。

比如,镜同学每日都在用滴答清单,并且一直把滴答清单的服务号置顶显示。

当有新待办任务时,服务号就有红色角标,这种提醒很实用,搭配PC客户端、移动APP,我几乎不会错过任何关键待办。

但现在情形大变,这个服务号的提醒场景随着微信平台这艘巨轮的航向微调,瞬间失去了原有的用户价值,显得毫无招架之力。

值得一提的是,该服务号提醒功能,其实还是滴答清单的尊贵的会员付费服务,我在购买VIP时,该功能也是让我下单购买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

微信拍一拍怎么可以一直拍,微信拍一拍设置在哪(3)

图-↑ 滴答清单VIP功能点丨微信提醒

而现在,情形骤变,社区哀嚎遍野。

微信拍一拍怎么可以一直拍,微信拍一拍设置在哪(4)

图-↑ 新增文字放大阅读丨用户体验更好

其次,该功能对于公众号运营人员来说,影响可谓致命打击。

首先,此番调整导致不少服务号本就不够强烈的用户粘性变的更加稀释,或许,企业服务号运营人员现在比读者更加焦虑。

当然,如果偏要乐观点看,资讯类服务号也进入了靠质量取胜的新阶段——过去低质量的推送、漫不经心地广而告之越发没有竞争力。

在和订阅号逻辑对齐的新时代,每月只能发4篇的资讯类服务号,在内容上的竞争力完全不可与订阅号同日而语。

在用户耐心被过度消耗、注意力陈列区域被此般压缩的大背景下,可以预见,会有更多服务号的触达效率急速下滑,以至于约等于取关。

当然,这也带给我几点产品思考:

首先,产品迭代的方向,始终是围绕用户价值的再平衡,用户价值并不等于用户体验,但用户体验却是用户价值的体现之一。

事实上,微信社区运营也是坦言,服务号折叠的初心,本就是为了提升用户浏览服务号消息时的体验。

其次,微信等生态平台就如同大海,而依托平台的诸多产品,如同行驶在大海中的轮船,必须时刻关注大海的变化,或许一个海浪打来,便是灭顶之灾。

这个道理很朴素,但也很深刻,类似案例不胜枚举。

再者,镜同学认为,这次更新其实也是对微信内容生态的升级,推进从流量中枢到价值中枢的转变。

当然,这种价值既包含用户价值,也包含商业价值。

还有,拥抱变化才是对抗不确定性的关键,微信更新很多,每次更新都会让一部分人受损,但也会让一部分受益,这中间最重要的就是迅速调整姿态,跟进自家产品功能,调配至最佳位置,持续与平台共振。

可以想象,众多工具类的运营人员已在思考应对之策,或许行动快的已经即将上线了新的方案。

另外,有没有替代方案呢?

其实,如果微信能给用户提供个性化选择,让用户自行决定是否开启折叠,或许对读者、对公众号运营者都是更好的方式。

当然,这与微信服务的兼容、设计理念或许并不一致,而且系统后续维护还会有更复杂的难题,所以微信才会考虑内测,而非全量推送。

灰度内测这种方式,对于影响或争议可能很大的功能迭代是必备路径。

我们在产品更新时也应借鉴参考,多做用户反馈的收集,聆听用户心声,按需采用灰度测试,确保用户价值最大化体现。

或许,微信也会根据灰度测试的用户反馈而对服务号折叠做进一步优化,咱们期待一下。最后,作为产品经理,你又怎么看这次内测更新呢?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产品大峡谷】,*【产品大峡谷】,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