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街参考 · 出品
1
做公益,从捐款到“一起做好事”
公益应该怎么做?十多年前,我们大概只会想到捐钱。
其实“公益”这两个字,本身就讲出了这件事情的本质规律和终极追求——一起参与的公共力量越大,世界的受益面积也越大。
而公共力量、受益面积早已随着互联网技术更新换代、公益范式的革新而不断扩大。一系列数字公益发展报告都揭示了,互联网平台在公益规模扩大、公益效率提升方面,发挥了重大而关键的作用。
今年9月5日是第八个“中华慈善日”,微博联合中国慈善联合会传播委员会、各大互联网公益平台、公益机构、媒体共同在微博发起《好事传千里倡议书》,倡导“人人皆有慈善之心,人人皆有行善之力,每一次点赞、转发、捐助,都是善意的传递!”号召网友们“一起做好事”。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平台发展日益成熟,各大平台也愈发重视企业社会责任,都在尝试探索公益模式,腾讯“99公益日”、微博“人人公益节”、阿里“95公益周”、抖音“DOU爱公益日”等应运而生,互联网公益氛围日渐浓厚。
“一起”二字,便是对这种氛围最好的诠释。以微博为例,在平台推动下,明星、各领域大V、媒体、企业等账号成为一个个重要的节点,他们携手各类公益机构、公益项目,号召亿万网友们关注具体的公益项目、公益事件,网友们纷纷加入,便形成了世界的受益面积,从而形成一张密密实实的公益网络,让更多公益项目和有需求的群体被看见并得到帮助。
今年微博人人公益节,打造了一个“好柿仔”的活动IP,并围绕此搭建“微博公益柿集”,包含多个公益参与场景,邀请网友们得“好柿”捐“好柿”,用行为公益的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官方数据显示,200多家公益蓝V、172个公益项目,携手1000多位明星、50多位体育运动员、130多位电竞红人、20个电竞战队、23000多位大V、152家企业等在微博一起做好事,带动3837万网友参与,话题阅读量超240亿。
今天的互联网用户,多数都是被游戏思维高度浸透过,对高参与感、高互动性的内容更感兴趣。微博把“柿集”当作切入点,还推出“好柿仔”这种萌感形象,建立起一套“好柿积分”的规则,用户每天签签到、转转微博、发发话题词,都能获得好柿,助力捐赠。
我们动动手指就做到的事儿,最终都落地成为帮助他人的公益项目。
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扬帆计划、恩派基金会等公益机构,持续在微博公益柿集“出摊”,分享项目成果。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在微博分享,新阳光病房学院截至9月3日已在全国的20个省开设41间病房学院教室,服务患儿3.8万名;扬帆计划在微博介绍,爱心伙伴和其捐赠的860余万册图书,已被送到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物贫乏的乡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