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仁水其人
马仁水,朴实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笃定的心,这颗心为木鱼石悸动了生。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他始终不离不弃,为它笑、为它哭,为它流汗、为它奉献了几乎全部的自己……
马仁水嘴里的故事永远只有一个主题——木鱼石。他说他是在山里长大的孩子,这一辈子见过的最多的东西就是石头。“仁者乐山”,他爱的是山里的石头,即便阅“石”无数,最爱的还是家乡的木鱼石。
木鱼石,在普通老百姓眼里只是一块石头而已,它到底好在哪里?几乎无人知晓。它名曰“太一余粮”,“太”即比大还要大,“一”道也,如此便可以想见它的神奇。
天心即人心,人心即我心,再有灵性的什物,也需要有道性的人来发掘,这个人并一定是某方神圣,也许就来自寻常百姓家。马仁水读懂了木鱼石,他让木鱼石走进了千家万户,用心守护着他们的康健,也用爱守护着人间的至善至美。
男儿有泪不轻弹,马仁水的泪水也只为“木鱼石”而流,他忘不了研究紫砂与木鱼石混烧时的艰辛,也忘不了被南方的毒蚊子咬伤而皮肤溃烂的疼痛,更忘不了身处异乡同行的漠视眼神和思念亲人的苦楚,每每讲到此,那股心酸总能酝酿出泪水奔涌而出。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马仁水不是一个抱着专利“吃独食”的人,为了家乡木鱼石事业的发展,他将自己的技术普及给兄弟企业。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太热爱这片土地,看着大好资源被浪费,他的心如滴血一般疼。就这样,他获得了同行的尊敬,也将这项事业从低谷逐渐拉向了正轨。
马仁水的手很粗糙,也许你会说农家孩子的手大多如此,但是,你却不知道他的心有多细,他不仅是一位执着的工匠,同时更是一位文化事业的规划者,这些“规划”不仅造福一方,将来也有可能走进你的生活。
马仁水,改变了我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原来精益求精只是表相,传承和发展才是真相,传承的是祖先的精神与根,发展的是自己这一代人应该完成的觉悟与跨越,如此才不辱使命,不枉费此生。
他说,家里祖祖辈辈都是买卖人,家训只有八个字“不赊不欠、不坑不骗”。这个八字看似简单,真正坚守的又有几人?马仁水做到了,一颗心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他说,父亲走得早,从小各种家务都要干;他说,兄弟四人,家里的账是他和老大平摊,盖的房子都留给了弟弟;他说,结婚的时候没房子,他和妻子上山打石头,一点点置办起了自己的“根据地”。穷对于马仁水来说并不可怕,相反,他却感激这样的日子,因为吃尽了苦,才会配拥有今天的幸福。
眼前的马仁水,有情、有义、真性情,他的心如木鱼石的颜色一般,红得并不刺眼,由内而外散发着一种温润的暖,让你可以亲之、信之、来之、往之。
马仁水,让那块古老的、会唱歌的石头,不再是美丽的传说……
美丽的木鱼石传说
据说雍正皇帝年世已高,一直发愁皇位继承人的问题。想来想去,最后他想出一个办法,把皇子们召集在一起,说:“你们去给朕寻找一种会唱歌的石头,谁找到了,我就把皇位传给他!”雍正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培养皇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他们可以体恤民情,将来能够以仁治国。
皇子们觉得很奇怪,世界上哪有这种会唱歌的石头呢?碍于君命不可违,他们只好出宫寻找。皇子们大都借着“寻石”的由头游山玩水,玩够了就班师回京,只有一位皇子找到了,他就是乾隆。
乾隆是一位高级“驴友”,最喜欢去两个地方,一个是江南,一个是泰山。雍正十分喜爱这个儿子,在他出游之前,还给他配了一名“老师”兼“玩伴”,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才子王尔烈。
一路游历下来,乾隆与王尔烈相谈甚欢,同时也获得了他诸多的教诲。然而江南再好,却始终没有找到那块“会唱歌的石头”。于是,两人又来到了泰山,乾隆为表“寻石”的诚意,特地给“泰山奶奶”磕了头,希望泰山之神能够帮他完成心愿。
乾隆下山又累又渴,路过一个“茶棚”,准备在那里歇歇脚,讨两杯吃。他接过老者的茶,喝了一口便心旷神怡,心里想着这茶怎么会如此好喝,而且茶具也未曾见过很是特别。于是,他问:“老人家,您家的茶水甚好,有何独特的烹茶技巧?且茶杯初见似木,掂量却沉如石,又是何物?”
卖茶的老人答道:“这杯子是用木鱼石所做,因为有像木头一样的纹路,敲一敲还能发出丁丁冬冬悦耳的声音,这就是会唱歌的石头,再配以持有间特有的生活烟火气,这是喝茶人特有的禅茶一味。所以我们称之为‘木鱼石’,茶叶之所以香甜也是拜这种茶器所赐,此物所盛之茶不仅口感好,而且长期饮用还能令人延年益寿。”
乾隆一听大喜道:“天助我也,这就是我要找的‘会唱歌的石头’。”于是,乾隆要了一个茶壶回去交了差,顺利登上了帝位,还下令将木鱼石作为岁供。由此,乾隆活到了八十多岁,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高寿皇帝。
“泰山奶奶”的庇佑,是否促成了乾隆的大业?木鱼石的天地灵气,是不是乾隆长寿的秘方?我们不得而知,也无据可循。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拉开了我与济南太一余粮木鱼石有限公司老总马仁水先生对话的序幕,轻松且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