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节里话沧桑
重阳节是一个老人的节日,故又称为老人节。年轻的时候,对重阳节没有什么概念。虽说传统意义上是讲究尊老爱幼的,但在当时的环境下,社会似乎对这个传统节日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形式上和内容上的重视。重阳节到了,过了,大多是悄无声息的。比起其它一些节日,这个节日显得无足轻重。那些年,总觉得自己与这个节日还是有些距离的。
直到有一年,一个年轻的朋友约请我和另一位大哥级朋友吃饭,到了餐馆才知道是重阳节了。他说,今晚是特地安排让我们相聚畅饮,共度一个自己的节日。也似乎是从那一刻起,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了老年的行列,自己也是重阳节的一个对象。那一年,我大约55岁。
记得有一年的重阳节,一时兴起,给母亲买了一件礼物,好像是件秋冬衣服之类。母亲很喜欢送去的礼物,但说到重阳节,母亲却似是而非,好似不完全明白。这个当然不能怪母亲,因为在母亲所接受的教育中,大约也没有太多关于重阳节的概念和形式上纪念仪式。
说到重阳节,想起一位女性朋友,她的生日就在重阳节。有好几年和她走得比较亲近,来往频繁,每年重阳节到来之时,会庆祝她的生日。这也是一个特别好记的日子。后来没有有任何预兆和原同,两人来往逐渐减少,关系慢慢淡然,庆祝生日就只发短信祝福。又过了一些年,竟连发短信的勇气也没有了。慢慢的,悄悄的,相互成为了陌生人。但每年到了这一天,我心里的祝福却是有的,只是没了传递和送达的途径。
重阳节虽说是一个老人的节日,但其实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最有名的自然要数老人家的那首诗:“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读着读着,会不自觉的生出一股豪情。这时候,我们是不是觉得自己也年轻,也精神了许多了呢?至于古人,关于重阳节的诗作就更多了,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李清照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都是耳熟能详的词句。从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诗人们或思或念,或走或行,或伤或感的情怀,从而让我们尽情领略了不同时空下的重阳盛景。
其实,在我们的国度里,尊老爱幼的传统是相当普及的,而且深入人心,经久不衰。但在现实中,宣传、倡导和引导的力度又似乎没有与实际的状况相适应。近三四十年来,我们更多的关注了国外的节日,并肆意引进并影响年轻的一代。如果在街头随机调查,可能更多的年轻人都会知道圣诞节,而不知何为重阳节。
我们知道有这个节日,也只说明我们理解传统里有这样的习俗。但如果我们自己在过这个节日,如果有人在为我们过这个节日,就说明我们确实是老人了。在属于自己的节日里,有没有想起曾经度过的儿童节呢?有没有想起曾经过度的青年节呢?我是有的。从童年到青年,从中年到老年,似乎也就是昨天经过今天的一瞬间时光。经过节日的演变,在那些似长非长,似短非短的岁月中,我们就进入了人生的暮年。
伤感吗?是的,会伤感的。自豪吗?是的,会自豪的。骄傲吗?是的,也是会骄傲的。一路走来,并不容易。但能走到今天,又实在是值得庆祝和祝福的。
#心理咨询师说#
#生活感悟#
#所思所悟#
#人生#
#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