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刚过不久,小艾在后台收到了不少女性朋友的留言:
“我前段时间体检出了宫颈囊肿,我听说囊肿是癌前病变,那我会不会得宫颈癌啊?”
“半个月前,我开始发现自己白带异常增多,去检查医生说我有2个宫颈息肉,该怎么处理呢?”
“上厕所的时候发现阴道少量出血了,有时还会下腹疼痛,请问我这是宫颈糜烂的症状吗?”
......
实际上,以上提到的宫颈囊肿、宫颈息肉、宫颈糜烂都是慢性宫颈炎的表现,是常见的一些妇科疾病,但很多女性朋友却对这些缺乏了解。一旦慢性宫颈炎处理不当,则会有癌变的风险。
近年来,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并逐渐年轻化。2018年,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占全球新发病例的18%,新发宫颈癌患者10.6万例,死亡病例4.7万例,所以,对慢性宫颈炎和对宫颈癌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显得相当重要。
那么,到底以上提到的几个慢性宫颈炎有什么区别?会不会有癌变风险?就让小艾带大家一一了解清楚。
宫颈炎会不会发生癌变?一般不会慢性宫颈炎包括宫颈囊肿、宫颈息肉、宫颈糜烂等情况,它们相似却又不相同,了解清楚其区别有助于更好地早识别早治疗。
- 1.宫颈囊肿
宫颈囊肿,指的是宫颈上分泌的粘液无法排除聚集在一起形成囊肿,是一种生理性的改变。
就如面部的“青春痘”一样,囊肿可以长期存在,对身体基本没有什么危害,就算逐渐增大也不会出现严重后果。但有性生活的女性则需要每年定期做妇科检查,以排除宫颈病变。
宫颈肿囊通常无需治疗,可能过一段时间自己好了,但过不久又会长一个。大部分单纯性囊肿癌变可能很低,不用太过担心,一般认定为囊肿,就是良性病变。
- 2.宫颈息肉
宫颈息肉是慢性炎症刺激的结果,没有明显症状,少部分患者会有类似月经时的出血。
绝大部分的宫颈息肉都是良性病变,但也有癌变的可能,其癌变率为0.2%~0.4%。
宫颈息肉不仅会产生炎性刺激分泌物,破坏阴道生理环境降低精子的活力,还会形成黏液栓阻碍精液进入子宫,影响受孕。如果是孕期发生宫颈息肉,息肉可能会长大出血从而影响孕期健康。
若出现息肉较大、出血等症状时,一般建议手术摘除。
- 3.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宫颈上皮随着月经周期发生的生理性变化。作为一种生理变化,一般不需要治疗。并且单纯的宫颈糜烂通常不会癌变,过度治疗反而对健康无益。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宫颈糜烂的一些症状与宫颈癌早期的症状十分相似,如性交后出血、外阴瘙痒、白带增多等,一旦出现可疑症状,要及早到医院检查就医。
宫颈炎可大可小,出现3种症状及时就诊虽然慢性宫颈炎癌变的风险较低,但其症状与宫颈癌十分相似,因此,一旦出现以下3种可疑症状,应该及早进行妇科检查,以免错过早期宫颈癌发出的信号。
- 1.异常阴道流血。早期宫颈癌会在性生活或者妇科检查后出现接触性出血,或者是绝经多年后不明原因地又“来潮了”,不过出血量一般不多,且没有腹痛等情况,很容易被忽视。
- 2.阴道分泌物增多。有75%~85%宫颈癌患者有不同程度阴道分泌物增多的症状,大部分是白带增多,可伴随气味和颜色的变化。
- 3.下腹部疼痛。在肿块出现压迫的时候,患者常会出现下腹或者是腰骶部的疼痛,这是常见症状之一。
宫颈癌的发生有多种诱因,如性生活不洁、宫颈慢性炎症、多次人流、长期服用避孕药、有多个性伴侣、男性伴侣包皮过长等。其中,99%的宫颈癌是由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引起的,而HPV最主要的传染途径就是性行为。
宫颈癌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早期宫颈癌的患者,及时采用手术进行治疗,可以达到90%以上的治愈几率。因此,明确发病诱因及以下的3个预防措施,有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宫颈癌的治愈率。
1.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女性朋友应坚持健康的性生活,切勿过早性行为;另外,懂得安全避孕,避免多次堕胎;同时要密切留意白带、月经等变化。
2.疫苗接种。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要让90%的9-14岁女孩接种HPV疫苗。想要从源头防止宫颈癌病变的发生,接种HPV预防性疫苗是重点,疫苗能很好地预防部分HPV类型,尤其是高危型HPV。
3.定期筛查。我国的《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提到,宫颈癌的筛查起始年龄为25至30岁,所有适龄妇女应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包括已经接种HPV疫苗的女性,对于有妊娠意愿的女性在孕前检查时也建议进行宫颈癌筛查。
除了接种疫苗和定期筛查外,及时治疗慢性宫颈炎和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维持阴道健康,对于预防宫颈癌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
[1]《宫颈囊肿就像青春痘》.健康时报.2019-12-26
[2]《早期宫颈癌的三大信号》.生命时报.2019-10-29
[3]《女性注意!宫颈癌高发跟这些事有关!防治措施要提前知道!》.健康时报.2021-02-2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