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浙江丽水报告7例鹦鹉热病例,其中1例救治无效死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疾控君疾控君,鹦鹉热是啥?是养鹦鹉就会得的病么?
路人甲
疾控君
没这么可怕啦~做好以下防护措施,安心遛鸟没问题!
一 什么是“鹦鹉热”?
鹦鹉热的病原体既非细菌,也非病毒,而是一种衣原体,主要在鸟类之间传播,在特定条件下可由被感染的动物传染给人,产生轻微的症状或导致重症肺炎。因本病最初多在玩赏鹦鹉的人群中发现,故名鹦鹉热。后发现其实鹦鹉之外的其他多种鸟类(如鸭子、火鸡等)均可感染本病而具有传染性,故又称之为“鸟热”。
鹦鹉热曾在全球20多个国家暴发流行,尤其是欧洲和美国。近几年,我国北京、浙江、安徽、广东等地也陆续有零星散发病例报道。
二 “鹦鹉热”有哪些症状?
被感染的鸟类可能完全没有症状,也可能致命。常见表现有食欲不振、眼睛红肿、呼吸困难、腹泻、粪便不成形等。
鹦鹉热衣原体侵入人体后,潜伏期一般为5-14天。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见为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干咳、呼吸困难等;也可累及肺外器官,出现胃肠道反应;危及生命的情况较为少见。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三 什么情况下会感染“鹦鹉热”?
鹦鹉热很少直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是典型的动物源性传染病,其主要的传染来源为排菌禽鸟及其分泌排泄物,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接触进行传播:
_ | 呼吸道吸入混有病原体的颗粒物或感染性气溶胶; |
_ | 直接接触排菌禽鸟及其分泌排泄物等; |
_ | 经破损皮肤或粘膜等途径感染。 |
因此,在禽鸟养殖、屠宰及售卖场所都应注意防护。本次浙江报道的一名鹦鹉热病例,就是因为围观别人宰*鸭子而中招。宠物鸟饲主、兽医、宠物店或从事家禽饲养加工的工作人员均是本病的高危人群。
四 如何预防“鹦鹉热”?
对于非职业人群而言,家庭养鸟是感染鹦鹉热的主要途径。为了自身及家人的健康安全,疾控君友情提醒广大爱鸟人士:
_ | 购买渠道要正规,不捡来历不明的禽鸟回家; |
_ | 养鸟时不可过度拥挤,临近的鸟笼可用隔板隔开,避免食物、羽毛或分泌排泄物堆叠,造成疾病在禽鸟间交叉传播。 |
_ | 清理时要注意: 鸟笼、食罐、水碗等应每天清洗; 清理前用水或消毒液湿润表面,以防扬尘; 清理时戴好口罩及手套; 接触禽鸟或可能沾染其分泌排泄物的物品后,需用流水、肥皂彻底洗手。 |
_ | 发现禽鸟有可疑症状,请及时带它隔离与治疗; |
_ | 自身若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且有禽鸟暴露史,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相关流行病学史。 |
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20DZ2312100
供 稿:方绮雯
编 辑:邵海妍
审 稿:潘浩 冯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