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蛋糕、冰激凌……这些食物都含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成分:奶油。植物奶油和动物奶油,傻傻分不清。身为“奶油控”,怎样挑选奶油?赶紧跟着市卫健委来学习一下吧↓
市场上常见的奶油,主要分为植物奶油和动物奶油。
1.植物奶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对健康有害,主要会导致心血管疾病。
2.动物奶油脂肪含量较高,过量食用可致肥胖。
3.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不超过2.2克,饱和脂肪酸不超过17.8-26.7克。
植物奶油 VS 动物奶油
如今市面上销售的奶油,主要分为植物奶油和动物奶油两大类。
植物奶油
用大豆等植物油氢化后,加入水、盐、奶粉、人工香料、防腐剂、色素及其他添加剂制成,常常被作为淡奶油的替代品。
如果食品中添加了植物奶油,食品包装上一般会标示为人造奶油、植脂奶油等。
植物奶油,呈亮白色,质地较为立体坚挺。
动物奶油
从全脂奶中分离得到,有着天然浓郁的乳香,营养价值也相对较高。
根据脂肪含量的不同,动物奶油又可分为稀奶油、奶油和无水奶油,市场上的淡奶油、稀奶油,通常指的是动物奶油。
动物奶油呈乳白色或颜色偏黄,质地较为绵软。
反式脂肪酸、脂肪
关注奶油中的这2个指标
植物奶油中的脂肪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经过氢化反应后会产生反式脂肪酸,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可能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和聚集程度,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促进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还会促进糖尿病的发生。动物奶油中所含的脂肪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含有胆固醇、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一定量的维生素A和必需脂肪酸,营养价值相对较高。但由于脂肪含量较高,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肥胖等问题。
无论哪种奶油
都要控制食用量
近年来,随着技术革新,氢化植物油、精炼植物油等产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使用非氢化工艺制作的起酥油等替代产品也逐渐面市。
某些咖啡伴侣(植脂末)已经能做到“0反式脂肪酸”,起酥油、人造奶油等产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也比过去大幅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食品包装上标注的“0反式脂肪酸”并不代表不含反式脂肪酸,只是含量低于0.3克/100克脂肪。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反式脂肪酸总摄入量应限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以下,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中规定,每天摄入反式脂肪酸不应超过2.2克,过多摄入有害健康。
因此我们在选购奶油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食物配料表中,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酸。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纯动物奶油。
控制植物奶油或动植物奶油的食用量。
由于奶油中脂肪含量较高,即便是纯动物奶油也要注意控制食用量。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饱和脂肪酸摄入不超过每日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一个成年人为例,每天摄入能量在1600-2400千卡时,每日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不应超过17.8-26.7克。
资料:市卫健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魏祎冰、胡逸欢、施燕)
来源: 上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