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属于阳历,公历也属于阳历,所以各节气对应在公历的日期基本固定,每年相差不过一两天。比如立秋,每年都是8月的7、8二日,偶尔因闰年出现在9日。所以以“立秋”定早秋、晚秋的方法是不存在的。
而且我国大部分地区“立秋”并非秋天,仍处于夏日。真正气象学上的秋天是指“候平均温”在10-22℃,5日为一候。中原和江淮地区大概要到处暑节气后才入秋。秋天来的早晚可能与气象上的某些特殊现象有关,比如厄尔尼诺、拉尼娜等现象,与阴历日期毫不相干!
阴阳合历
阴阳合历就是将月亮历(阴历),与太阳历(阳历)结合用。因日月在天空中“轮转”的位置不相合,年和年天数不同碰不到一起,阴阳二历结合在一起必须要用闰月来找补。不同年份隔三差五来个“闰月”,就是让阴历适应阳历的节奏。这就是我国的农历,属于阴阳合历。
怎么区别阴阳?
- 凡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节令均按阳历设置,比如三伏、数九及二十四节气,是以太阳相对位置而定的;
- 凡是与娱乐消费为特征的节令均按阴历设置,比如过年、元宵节、三月三、端午、七夕、中秋、腊八等。
也就是说,干活靠阳历,休闲用阴历。
说实话,如若不是为了照顾传统节日春节,阴历早就取消了。因为它对农业生产起不了多大作用,对农业生产有24节气足够了。如若不是为了过这些传统节日,平时只需知道公历即可,因为每个周末休息日是按公历。
保留阴历
阴历虽然没有大用,但普通人看月亮比看太阳方便。看太阳看的是上升高度,或者是看立竿见“影”之长短,都需要测量。当然现在有了更精密的天文仪器了。这就明白为什么立秋能精确计算出几时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