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狗子来一个林间狂奔吧 来源:pixabay
其实,人们早就发现养狗与降低心血管患病与死亡风险相关[9]。
涉及343万瑞典人的数据表明,独居但是养狗的老人比独居但没养狗的死亡风险低33%、心脏病风险低11%[9]。养了狗,让老人每天比对照组多走2760步,折合多运动了23分钟[10]!然而,这还不止保证运动量那么简单,养狗的人精神健康也有保障。
狗能让我们快乐。
数万年间,人类与狗的催产素分泌系统是协同演化的,所以当你跟狗狗脉脉含情的对视一会后,你们的体内都会大量合成催产素,这是一种让人感觉温暖的激素哦!而且在对视后的狗狗尿液里,可以检测到高水平的催产素[11]。
养狗让人收获幸福,那些一开始反对养狗,但真养了又抱着不撒手的例子不罕见吧!不敢爱,爱上了又完全停不下来。呵呵,人类……
和狗狗对视,让快乐的催产素分泌得更澎湃一些吧! 来源:pixabay
一天好心情,从遛狗开始
不开心与炎症反应相关,开心与免疫系统健康相关[12]。"丧"是精神上的炎症反应,快乐就是比较好的"消炎药"。
但如何保持愉悦的心情?生存环境很重要。
人类在狩猎-采集社会就面临融入集体的问题,我们需要审时度势、察言观色、谨言慎行,好辛苦。在演化中,我们的身体学会了这一切,一项研究发现6-8个月大的婴儿就能从声音中辨别他人的情绪、关系亲疏远近[13]。再大一点,我们就学会了假笑,在眼轮匝肌不动的情况下,强行调动面部肌肉,挤出"社交性微笑"[13]。但是,如果这些进化而来的融入集体的"适应器"都失灵了会怎样呢?
那么,就会很容易在一群人中间,"深深感觉到一个人的孤单"。这是不利于健康的。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遗传变异可以解释神经质人群中35%的"孤独症",后者与心血管病、肥胖、糖尿病、早死相关[14]。幸运的是,要想摆脱这种极端的社交恐惧症,一来可以要慢慢练习融入式社交技能,二来可以自我选择环境,既不是一个圈的,何必硬融!
经典假笑动图,gif。图片来源:网络.
但跟狗相处就不太会有这类"社交难题",你不需要假笑,也不需要故作坚强,更无需心理设防。
有一句话说,跟人相处的时间越久,我就越喜欢狗,这也是有道理的。
一方面,狗习惯了以人类为中心,你高兴它就高兴,你难过它就难过,不管这些情绪是通过声音还是通过表情甚至气味呈现出来的[15]。比如,仅仅看到人类的笑脸照片,边境牧羊犬的大脑就有强烈反应,而闻到刚看完恐怖片主人的衣服,狗的心跳加快,同时更多的去寻求主人抚慰,好像它感知到了主人汗液中的"恐惧与压力"[15,16]。
另一方面,狗的6号染色体发生了2个基因变异(GTF2I、GTF2IRD1),让狗变得乐于亲近人类,一见你就"笑"。不过,如果人类儿童携带了GTF2I的变异,就会患威廉综合征,他们过分热情,会冷不丁拥抱其他人,给他人带去困扰,同时因为很容易受到冷落(这是肯定的)而倍感孤独、伤心[17]。
此外,人类喜欢狗还因为狗的表情很丰富,它们在与人对视时通过表情与人类沟通,能唤起人类的移情效应,俘获敏感而脆弱的心灵[16]。可以说,在它们这里,你收获的不止是跨物种的友谊或亲情,更是一种健康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