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意义和感悟,家的概念经典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12-17 05:42:17

家的意义和感悟,家的概念经典(1)

家的含义

冯衍华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中学时,初读这优美的诗句,便企盼着有一日乔迁之喜降临我家。然而,近三年里,我搬了两次家,个中滋味却又道不清、说不明。

三年前,正值阳春,桃红柳绿,风和日丽。因了家中老宅的调整,又与父母住进了同院。虽仅百米之遥,却是举家迁徙,柴米油盐,大小辎重,足足费了几番周折。破家值万贯嘛。

成家有了孩子,便离开父母而独处,又回到父母身边,心里便有股按捺不住的激情在涌动。这心情感染着家人,欢 欢乐乐,一派祥和。往日,无论风霜雪雨,上班前都要携了刚满周岁的女儿,带着玩具跑百米相送。如今,清晨可以轻松自在去赶班,中午在外也不用操心,晚上亦可晚回家,因为"家"中有父母。我真真切切地体味了"在家靠父母"的意蕴。

冬去春来,匆匆又三年。单位上分了宿舍,距老家20里路,家又要搬。尽管宿舍楼豪华、宽敞,这次却再无了三年前的心境。脸上并无乔迁之喜悦,心头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莫名愁怀。父母是极看重迁居的。前一天,年迈的母亲,披星戴月,步行一小时来到宿舍,按家乡的风俗,在厨房里点燃三柱香,默默地祈祷,从厨房到厅房,从阳台到卧室,一一祝福平安。并嘱我,往后自己过了,事事要学会照顾自己,照顾家。母亲的一句话,我才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望着母亲那瘦弱的身体、那刻满岁月艰辛的脸,心里酸楚楚的。

搬家的那天晚上,我整夜未合眼,父母也丢了东西似的,一趟趟到房里去,说:"常用的别落下,怕碎的包好。"大家都没事可干,又像还有许多的事没干。

清早,天微亮,就起床装车。此时,忙忙碌碌无暇去想。当车行至村头,晨雾中,我猛然回视小山村,心底陡生一股眷恋之情,眼里已浸了泪水。随着车的行驶,耳畔,风儿絮聒着,"家"搬了。我的思绪也在风中飘荡。两年前,先是大哥迁居,母亲在帮着整理家俱时,抹着泪说:"千金买房,万金买邻,迁来搬去的,在家有啥好。"迁居前,看到母亲红着眼圈,我安慰说:"又不是走多远,有空抬脚就回家看你。"然而,之后才知道,工作忙起来,常常是几月不回家。

"搬一搬,三年不得安。"一句俗语道尽了迁居之难。其实,我正青壮年,有的是力气和精力,无论何难,又有什么不安?细想方觉悟,这是远离父母,远离"家"后,又不能常回去探望而心不安啊。

上月,我同学的伯父从台北来,未及上楼就嚷着要到山村老宅看看"家"。大家簇拥着来到小村,老宅早已租了人家,物是人非,老人抚摸着老宅的一瓦一木,潸然泪下。离家时,还是个孩子,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然而,小城的山之魂、水之魄却永远凝驻在他的梦中。

大陆与台湾三通后,老人每年都来老宅,家人劝他,身子不好,就不要跑了。他说:"我的日子不多了,能多来一次看看,也算是对祖辈的祭奠吧。"感情总是有源的,这源头就是民族缘、家族缘、血缘。无论你漂泊何方,根在"家"里。

此时,"家"的概念、意义,像一条清澈透明的小溪,恍然明晰了。"家"又怎能搬呢?搬的只是家俱、家什。真正意义的"家"永驻心中,心中的"家"也永远搬不走。

作者简介: 冯衍华 ,1963年生于淄博博山,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中国金融作协会员、山东省金融作协副主席。已出版发表散文、小说、诗歌文学作品220余万字。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春天的梦》《古窑韵事》(与哥哥冯彦伟合著)、《十八棵树》(合著);长篇小说《涅槃》《工会主席》;中短篇小说集《铁算盘》;曾获聚焦工行全国金融文学大奖赛金奖、第二届中国金融文学奖、第三届中国金融文学新作奖、淄博市第十一届文学艺术奖,工行首届文学大奖赛一等奖,首届齐鲁金融文学奖一等奖。

壹点号文化裕园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